
一、已上市车型:小米 SU7 系列
1. 小米 SU7(标准版 / Pro 版 / Max 版)
-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主打智能驾驶与性价比。
- 核心配置:
- 动力:标准版 / Pro 版为单电机后驱(220kW),Max 版为双电机四驱(495kW),零百加速分别为 5.28 秒、5.7 秒和 2.78 秒。
- 续航:标准版 CLTC 700km(磷酸铁锂电池),Pro 版 830km(磷酸铁锂),Max 版 800km(三元锂)。
- 智驾:标准版搭载 Xiaomi Pilot Pro(高速 NOA),Pro/Max 版升级为 Xiaomi Pilot Max(城市 NOA + 双 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
- 价格:21.59 万 - 29.99 万元。
- 亮点:800V 高压平台支持 15 分钟补能 510km,全系标配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Max 版配备空气悬架和电吸门。
2. 小米 SU7 Ultra
- 定位:高性能赛道版,对标保时捷 Taycan Turbo S。
- 核心配置:
- 动力:三电机驱动(前 1 后 2),总功率 1138kW,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
- 续航:93.7kWh 电池组,CLTC 续航 600km,支持 5.2C 超快充(11 分钟补能 70%)。
- 赛道技术:碳纤维车身、碳陶瓷刹车盘、倍耐力 P ZERO 轮胎,纽北赛道圈速 6 分 46 秒 874。
- 价格:预售价 81.49 万元。
- 用户反馈:首批交付后,用户对其赛道性能、智能座舱(骁龙 8295 芯片)及小米生态联动(无感互联延迟<10ms)给予高度评价。
二、2025 年即将上市车型
1. 小米 YU7(纯电 SUV)
- 定位:中大型轿跑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核心配置:
- 动力:单电机后驱(235kW)/ 双电机四驱(508kW),零百加速 3 秒级。
- 续航:CLTC 超 700km(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 智驾: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支持城市 NOA(Xiaomi Pilot 3.0)。
- 价格:预计 30 万 - 40 万元,2025 年 6-7 月上市。
- 设计:延续 SU7 家族化 “水滴大灯”,轴距 3000mm,提供 5 座布局。
2. 小米 MX11(纯电 SUV)
- 定位:跨界 SUV,主打家庭用户。
- 核心配置:
- 动力:双电机四驱,配备后轮转向系统。
- 续航:CLTC 超 650km。
- 价格:预计比 SU7 高 3 万 - 5 万元,2025 年底发布。
- 亮点:继承 SU7 设计语言,可能搭载小米自研 4680 电池。
3. 小米 N3(增程 SUV)
- 定位:中大型增程式 SUV,对标理想 L8。
- 动力:增程式混动系统,搭载自研 V6/V8s 电机,支持 800V 高压平台。
- 价格:预计 15 万 - 20 万元,2026 年上市。
- 目标用户:解决续航焦虑,主打性价比。
三、未来规划车型
1. 小米 SU7 猎装版 / Coupe 版
- 定位:个性化衍生车型,对标极氪 001。
- 设计:猎装版采用旅行车造型,Coupe 版为两门轿跑。
- 预计时间:2025 年下半年发布。
2. 小米 SU9(MPV)
- 定位:中大型纯电 MPV,对标腾势 D9。
- 概念设计:
- 科技配置:柔性 OLED 全景交互带、零重力座椅、电致变色天幕。
- 生态整合:内置小米智能家居控制中枢,支持车家互联。
- 量产时间:暂无官方计划,或 2026 年后推出。
四、核心技术与生态布局
- 三电技术:
- 电机:HyperEngine V8s 电机转速达 27,000rpm,功率密度行业领先。
- 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101kWh)、比亚迪刀片电池(73.6kWh),支持 CTB 一体化技术。
- 充电:自建超充网络(600kW 峰值功率),2025 年目标覆盖 500 + 座超充站。
- 智能驾驶:
- Xiaomi Pilot 3.0:配备 1 颗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法规开放后 OTA 解锁),城市 NOA 覆盖北京、上海等 10 城。
- 智能座舱:
- HyperOS 系统:实现手机、车机、家居无缝互联,支持跨设备任务接续。
- AI 语音:小爱同学 6.0 支持全场景免唤醒,可识别复杂指令(如 “打开车窗 30% 并导航到最近充电站”)。
- 生态联动:
- 车家互联:车辆靠近家时自动开启空调、灯光,支持 UWB 数字钥匙。
- 小米生态:控制 200 + 米家设备,车机应用生态涵盖 40 + 主流 App。
五、市场表现与战略目标
- 销量:2024 年 SU7 交付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 45 万 - 50 万辆(SU7 系列 30 万 + YU7 15 万)。
- 全球化:计划通过小米手机海外渠道进军欧洲、东南亚市场。
- 技术投入:研发费用超 100 亿元,3400 名工程师团队聚焦智能底盘、四电机驱动等前沿领域。
小米汽车正以 “科技平权” 理念重构新能源市场,通过 SU7 系列巩固中高端市场,YU7 拓展 SUV 领域,SU7 Ultra 树立技术标杆,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挑战全球前五车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