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车型与价格
小米 SU7 纯电版目前推出三个主力版本:
- 后驱长续航智驾版:售价 21.59 万元,CLTC 续航 700 公里,搭载磷酸铁锂电池,适合日常通勤和家庭用户。
-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售价 24.59 万元,CLTC 续航 830 公里,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神行电池,支持 400V 快充。
-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售价 29.99 万元,CLTC 续航 800 公里,配备 800V 高压平台和宁德时代麒麟电池,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零百加速 2.78 秒,主打性能与智能驾驶。
此外,2025 年 2 月推出的SU7 Ultra定位高端,售价 52.99 万元,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 814 公里,支持 480kW 超快充。
二、技术亮点
- 动力与电池
- 电机:标准版和 Pro 版搭载后置单电机(220kW),Max 版采用双电机四驱(495kW),SU7 Ultra 配备三电机(600kW),转速高达 27,200 转 / 分钟,功率密度 6.78kW/kg,性能对标特斯拉 Model S Plaid。
- 电池:标准版使用比亚迪弗迪磷酸铁锂电池,Pro 版和 Max 版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支持 400V/800V 快充。SU7 Ultra 的麒麟 II 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11 分钟可从 10% 充至 80%(需使用小米自建超充桩)。
- 续航:CLTC 工况下续航覆盖 700-830 公里,冬季低温续航衰减减少 30%。
- 智能驾驶与座舱
- 智驾系统:全系标配 Xiaomi Pilot Pro(L2 + 级),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Max 版和 Ultra 版升级为 Xiaomi Pilot Max,配备激光雷达和双 Orin 芯片,支持城市 NOA 和端到端代客泊车。
- 智能座舱:搭载骁龙 8295 芯片和 Xiaomi HyperOS 系统,支持车机与手机、智能家居无缝互联,支持无线 CarPlay 和后排 iPad 拓展屏,实现五屏联动。
- 制造工艺
- 大压铸技术:采用 9100 吨自研压铸机,整合 72 个零部件为单一压铸件,车身减重 17%,焊点减少 840 处,提升安全性和 NVH 性能。
- 风阻系数:0.195Cd,为量产车最低水平,优化续航与高速稳定性。
三、市场定位与用户反馈
- 目标用户:聚焦 30-35 岁年轻科技爱好者,强调性价比与智能生态整合,对标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 EV 等车型。
- 用户评价:
- 优点:外观设计时尚(10 种配色)、智能驾驶便捷(自动泊车受好评)、生态互联体验流畅(支持米家设备)。
- 不足:车漆易刮花、悬挂偏硬、转向系统偏重、售后网点不足(如上海仅 2 家服务中心,维修需排队)。
四、销售与服务
- 渠道布局:采用 “1+N” 模式,即自建交付中心(覆盖 28 城)+ 代理销售(与恒信汽车等合作),并在小米之家引入展车。
- 交付进展:2024 年 4 月启动交付,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交付超 32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
- 售后服务:
- 质保:整车 5 年 / 10 万公里,电池及电机 8 年 / 16 万公里,提供免费道路救援和事故救援。
- 无忧服务包:包含免费保养、喷漆、取送车等权益,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购买。
- 充电网络:自建 120 座 800V 超充站,兼容第三方充电桩(覆盖 88.1% 高速服务区)。
五、安全与认证
- 碰撞测试:SU7 Max 在 C-NCAP 测试中获五星评级,总分 93.5%,主动安全得分 95.25%,行人保护得分 90.4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 安全配置:标配 10 气囊、预紧式安全带、胎压监测,Max 版和 Ultra 版新增激光雷达和自动紧急制动(AEB)。
六、未来规划
- 海外市场:计划 2027 年作为出海元年,优先进入欧洲市场,目标成为全球前五车企。
- 技术升级:持续通过 OTA 优化智驾功能(如 2024 年 10 月新增车道居中辅助增强版),计划推出 L3 级自动驾驶。
- 产品矩阵:2026 年将推出增程式 SUV,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总结
小米 SU7 纯电版凭借 “高配低价” 策略和生态整合能力,在 20 万 - 30 万元市场中具备较强竞争力。其核心优势在于性能、智能驾驶和充电效率,但售后网络不足和细节体验(如车漆、悬挂)仍需改进。对于追求科技感和性价比的年轻用户,小米 SU7 是值得关注的选择;而高端用户可期待 SU7 Ultra 的极致性能。未来,随着产能提升和海外扩张,小米汽车有望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