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目前尚未正式推出增程式车型,但已明确规划了增程式技术路线,并在研发代号为 “昆仑” 的增程 SUV,预计 2026 年上市。以下是具体信息梳理:
一、小米增程式汽车的现状与规划
- 现有车型均为纯电动
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2024 年 3 月上市)全系采用纯电驱动,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CLTC 续航最高达 800 公里。其动力系统搭载小米自研碳化硅高压平台,支持超快充技术,15 分钟可补充 510 公里续航。另一款纯电 SUV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同样延续纯电路线,主打运动风格。
- 增程式车型的研发进展
- 代号 “昆仑” 的增程 SUV:
2025 年 3 月曝光的谍照显示,小米正在测试一款中大型增程 SUV,采用方正造型、三排六座布局,配备激光雷达和后轮转向技术。该车预计 2026 年上市,定位 30-40 万元市场,直接对标理想 L9、问界 M9 等车型。 - 技术参数:
搭载 1.5T 增程器与双电机组合,纯电续航达 4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支持直流快充。底盘系统采用博世 IPB 2.0 智能制动方案,兼顾操控灵活性与安全性。 - 专利与供应链:
小米已申请 “发动机体积优化” 专利,通过缩小增程器尺寸提升车内空间利用率。供应链方面,博世将为其提供后轮转向技术和制动系统。
- 代号 “昆仑” 的增程 SUV:
- 官方态度的转变
2024 年 1 月,小米曾明确否认增程车型计划,但 2025 年的谍照和供应链信息显示其战略调整。这一转变可能源于市场需求(增程式车型销量增长)和竞争压力(理想、问界等品牌的成功)。
二、增程式技术的优势与小米的战略考量
- 增程式技术的核心价值
- 续航焦虑解决方案:增程式车型以电驱动为主,燃油发动机仅用于发电,可避免纯电车的续航短板。例如,“昆仑” SUV 的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适合家庭长途出行。
- 政策与市场适应性:增程式车型在部分地区可享受新能源牌照政策,同时满足用户对燃油车便利性的需求。2024 年中国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99.3%,市场接受度显著提升。
- 小米的战略意图
- 拓展细分市场:通过增程式 SUV 切入家庭用户市场,与纯电车型形成互补。“昆仑” SUV 的三排六座布局和后轮转向技术,直指理想 L 系列的核心优势。
- 应对海外市场:欧盟对纯电动车加征关税,而增程式车型可规避部分限制,为小米出海铺路。
- 生态协同:小米计划通过增程式车型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例如 HyperOS 系统支持车家互联,提升用户粘性。
三、行业竞争与挑战
- 竞品分析
- 理想汽车:2024 年理想 L 系列年销突破 50 万辆,L9 以家庭用户为核心,售价 40 万元以上。
- 问界 M9:2025 年改款车型上市首日订单破万,增程版占比超 90%,主打鸿蒙智联生态。
- 小米的差异化策略:“昆仑” SUV 预计起售价较竞品低 10 万 - 15 万元,以高性价比吸引预算有限的家庭用户。
- 小米面临的挑战
- 技术验证:增程式系统的可靠性和 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需通过市场检验,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增程器的噪音问题。
- 产能瓶颈:小米 SU7 目前交付周期长达 32-43 周,扩建中的北京工厂二期预计 2026 年产能提升至 60 万辆 / 年,能否满足增程式车型需求仍需观察。
- 品牌溢价:理想、问界已建立增程式市场认知,小米需通过产品力和营销快速树立品牌形象。
四、总结
小米汽车的增程式布局是其 “双轨并行”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内以纯电车型(SU7、YU7)抢占高端市场,中长期通过增程式 SUV(“昆仑”)拓展家庭用户。尽管目前尚未推出增程车型,但 2026 年 “昆仑” 的上市将标志着小米正式入局增程式赛道。若能在价格、续航和智能化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小米有望在中高端市场与理想、问界等品牌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