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据,小米汽车凭借首款车型 SU7 的强劲表现,在全国销量排行榜中展现出惊人的市场爆发力。以下是基于权威机构数据和市场分析的详细解读:
一、全国整体销量排名
- 乘用车市场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以7.6 万辆的零售销量位列全国乘用车总销量第六位,成为继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比亚迪海鸥之后的第四大新能源车型。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传统燃油车如大众朗逸(6.7 万辆),还将比亚迪秦 PLUS(4.2 万辆)、特斯拉 Model 3(5.3 万辆)等热门车型甩在身后。
- 新能源市场
在新能源车型中,小米 SU7 排名第四,仅次于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 和比亚迪海鸥。其单季度销量占新能源市场总销量(241.9 万辆)的3.1%,且在中大型轿车细分市场以7.59 万辆的绝对优势断层领先,远超奥迪 A6L(4.5 万辆)和奔驰 E 级(3.3 万辆)。
二、细分市场表现
- 中大型轿车
小米 SU7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以7.59 万辆的销量占据中大型轿车市场26.3%的份额,同比增长53.3%,成为该细分市场的绝对冠军。其成功打破了传统豪华品牌(如奥迪 A6L、奔驰 E 级)的垄断,甚至超过了比亚迪汉 DM-i(2.57 万辆)和小鹏 P7+(2.39 万辆)。
- 区域市场
- 成都: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以1257 辆的上牌量位列成都国产车销量榜首,超越理想 L6(999 辆)和比亚迪秦 PLUS(876 辆)。
- 北京:尽管北京整体新能源销量排名第八,但小米 SU7 在高端市场表现突出,成为中大型轿车销量前三车型之一。
三、与竞品对比
- 新能源品牌
- 比亚迪:比亚迪在 3 月以29 万辆的总销量稳居榜首,但小米汽车在中高端市场(20 万元以上)的增速更快,3 月销量同比增长47.1%,远超比亚迪的15%。
- 特斯拉:特斯拉 Model Y 在 SUV 市场以4.8 万辆的销量领先,但小米 SU7 在轿车市场的销量(2.9 万辆)已接近 Model 3(2.6 万辆)。
- 新势力:小米汽车在新势力品牌周销量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理想汽车(0.88 万辆)和零跑汽车(0.86 万辆),超越小鹏(0.66 万辆)和蔚来(0.54 万辆)。
- 传统豪华品牌
小米 SU7 的销量已超过奥迪 A6L(4.5 万辆)、奔驰 E 级(3.3 万辆)和宝马 5 系(2.49 万辆),成为中大型轿车市场的新标杆。
四、产能与交付情况
- 产能提升
小米汽车 3 月交付量达2.9 万辆,4 月预计突破3 万辆,全年产能目标上调至35 万辆,且有分析师预测实际产量可能达到45 万辆。目前,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达90%,并计划在 2025 年新增 33 家门店,覆盖保定、汕头等 7 座城市。
- 订单积压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订单已超过32 万辆,其中已交付18 万辆,剩余15 万辆订单预计在 4-6 个月内完成交付。SU7 标准版的等车周期已从 50 周缩短至 43-46 周,而顶配版 Ultra 的等车周期仍长达 30 周。
五、未来展望
- 车型扩展
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YU7(纯电 SUV)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预计首年销量可达30 万辆,将与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7 等车型竞争。YU7 的续航里程达835 公里,起售价或低于25 万元,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
- 市场目标
小米汽车计划在 2025 年冲击35 万辆的交付目标,其中 SU7 占比约85%,YU7 占比15%。若产能顺利爬坡,小米有望在 2025 年跻身新能源品牌销量前五。
六、总结
小米汽车凭借 SU7 的精准定位(20 万 - 30 万元中大型纯电轿车)、智能生态整合(HyperOS 系统)和性价比优势,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其成功不仅改写了中大型轿车市场的格局,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产能提升和车型扩展,小米汽车有望在 2025 年成为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