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数据及行业分析,小米汽车当前销量表现强劲,但受限于产能,订单积压问题依然显著。以下是截至 2025 年 4 月 29 日的最新动态:
一、核心销量数据
- 季度表现
2025 年一季度,小米 SU7 以75,869 辆的成绩成为新势力销冠,远超第二名小鹏 MONA M03(47,130 辆),同比增长 1591.6%。在中大型轿车市场,小米 SU7 以绝对优势领跑,销量超过奥迪 A6L(45,148 辆)、奔驰 E 级(33,302 辆)等传统豪华车型,市占率达 26.2%。
- 周度交付
- 第 16 周(4 月 14 日 - 20 日):小米 SU7 交付 7,160 台,其中标准版 2,395 台、Pro 2,413 台、Max 1,901 台、Ultra 451 台,在新势力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理想(8,820 台)和零跑(8,590 台)。
- 第 17 周(4 月 21 日 - 27 日):上险量达 7,000 台,环比微降 2.2%,但仍保持稳定。
- 累计订单与交付
截至 4 月 25 日,小米 SU7 累计未交付订单超过18 万台,约为当前月产能(3 万台)的 6 倍,交付周期长达 49 周。若按此速度,需半年时间才能消化完积压订单。
二、市场与产能动态
- 产能瓶颈
小米一期工厂月产能约 2.4 万 - 2.5 万台,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但短期仍难以满足需求。
- 车型分化
- SU7 标准版 / Pro/Max:交付占比超 90%,订单等待周期 42-50 周,反映中高配车型更受市场青睐。
- SU7 Ultra:因定价较高(52.99 万元起)且产能有限,交付量较低,但 4 月 26 日起开始交付挖孔版,首批车主反馈 “情绪价值拉满”。
- 渠道布局
小米采用 “1+N” 模式,已在 17 个城市布局销售服务一体店,并加速改造小米之家引入汽车业务。北京超级工厂店作为唯一交付中心,承担车辆交付、维修保养等功能。
三、行业地位与竞争
- 新势力排名
2025 年一季度,小米汽车以 6.9 万辆的交付量位列新势力第四,落后于小鹏(9.4 万辆)、理想(9.3 万辆)、零跑(8.8 万辆),但增速最快(同比 + 1591.6%)。
- 市场渗透率
4 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预计 90 万辆,渗透率 51.4%,小米 SU7 贡献约 0.8% 的市场份额,在中大型轿车细分市场占比达 26.2%。
四、未来挑战与展望
- 产能爬坡压力
尽管二期工厂即将投产,但新车 YU7(纯电 SUV,预计 6-7 月上市)可能进一步加剧产能紧张。若年销 35 万辆目标不变,下半年需实现月均交付 3.5 万辆以上。
- 供应链协同
武汉江夏区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投产,年产 30 万套零部件,强化了长三角与华中供应链布局,但芯片短缺、电池供应等问题仍需关注。
- 用户口碑与舆情
小米 SU7 因镀银玻璃信号干扰、交付周期过长等问题引发争议,部分车主组建维权群。尽管官方提供更换玻璃或加装信号放大器的解决方案,但二手车保值率担忧仍存。
五、数据获取建议
若需实时数据,可关注以下渠道:
- 官方战报:小米汽车官网、雷军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发布交付里程碑。
- 第三方机构:乘联会、中汽协每月中旬发布行业销量报告,汽车之家、易车等平台同步更新周度榜单。
- 社交媒体:@小米汽车、@雷军等账号,以及懂车帝、汽车之家论坛的车主提车贴。
当前数据显示,小米汽车凭借 SU7 的高性价比与品牌号召力,已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但产能与交付能力仍是制约其进一步扩张的关键。随着二期工厂投产与新车上市,下半年销量有望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