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代工厂选择涉及多方合作与自主生产的结合,具体情况如下:
一、核心代工厂:北汽集团旗下企业
根据工信部公示信息及权威媒体报道,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小米 SU7由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简称 “北汽越野车”)代工生产。这一合作模式在行业内较为常见,通过共享生产资质和制造资源,小米得以快速推进产品落地。例如,在 2023 年 11 月发布的《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目录》中,小米 SU7 的生产厂商明确标注为北汽越野车,且尾部标识 “北京小米” 字样,体现了双方在品牌和制造环节的深度绑定。
此外,小米与北汽集团的合作不仅限于代工,还包括供应链和技术层面的协同。2024 年 4 月,雷军到访北汽集团时公开表示,“如果没有北汽集团的帮助,小米汽车没有今天的发展”,并提到双方在零部件供应和物流体系上的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这种全方位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北汽作为小米汽车核心代工厂的地位。
二、自建工厂的产能支撑
除了代工模式,小米还在北京亦庄投资建设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并于 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该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实际交付量达 13.68 万辆,已接近满负荷运转。二期工厂于 2025 年中竣工后,总产能将提升至 35 万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自建工厂的优势在于小米能够直接掌控生产流程和品控标准。例如,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的压铸、冲压、涂装等六大车间,并引入小米自研的智能制造系统,确保车辆生产的一致性和效率。同时,工厂还开放了常态化参观,展示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三、其他潜在合作方
尽管北汽和自建工厂是当前生产主力,但小米在代工合作上仍保持开放态度:
- 江淮汽车:2025 年 3 月,有报道称江淮汽车与小米签订合作协议,涉及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不过,目前尚未有明确信息显示江淮直接参与小米汽车的代工生产。
- 比亚迪:比亚迪为小米 SU7 提供电池(如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并联合开发智能驾驶技术。虽然双方在供应链层面合作紧密,但比亚迪并未以代工厂身份出现在官方信息中。
- 富士康:作为小米手机的长期代工厂,富士康曾被传闻可能参与汽车制造,但目前无实质性进展。
四、代工模式的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汽车代工在新能源领域已成为常态,例如蔚来与江淮、小鹏与海马的合作。小米选择代工与自建结合的模式,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 快速量产:代工可绕过资质审批和工厂建设的漫长周期,使小米 SU7 在 2024 年 4 月即实现交付。
- 风险分散:通过多渠道合作,降低单一供应链的依赖风险。例如,小米 SU7 同时采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电池。
- 技术整合:代工方的制造经验与小米的智能生态形成互补。例如,北汽越野车的生产能力与小米的 HyperOS 系统结合,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总结
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的主要代工厂为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同时依托自建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同时依托自建的北京亦庄工厂实现产能自主化。未来,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和技术迭代,小米可能进一步拓展代工合作范围,但短期内核心产能仍将集中于现有合作伙伴和自建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