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可从官方数据、实测场景、配置影响及技术优化四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用户实际使用场景提供全面参考:
一、官方续航数据:CLTC 工况下的多版本选择
根据工信部备案信息及官方公布,小米 SU7 Ultra 提供四种 CLTC 续航版本:
- 630km 版本:搭载 93.7kWh 电池,未选装碳纤维尾翼且搭配长续航轮胎(如倍耐力 P ZERO 第五代),适用于城市通勤和长途高速场景。
- 600km 版本:选装碳纤维尾翼并搭配长续航轮胎,风阻系数从 0.195 提升至 0.21,续航缩减 30km。
- 555km 版本:未选装尾翼但搭配高性能轮胎(如米其林 PS4S),因轮胎滚动阻力增加,续航进一步降低。
- 520km 版本:同时选装碳纤维尾翼和高性能轮胎,赛道级配置导致风阻与能耗双升,续航降至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电池容量(93.7kWh)略低于 SU7 Max 的 101kWh,但通过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芯的高倍率设计(5.2C 快充)和轻量化结构(电池包减重 11%),SU7 Ultra 在续航与性能间实现了平衡。
二、实测续航表现:场景差异显著
- 低温高速场景
在 - 5℃环境下以 110km/h 时速行驶并全程开启 NOA 智驾,续航达成率约 60.38%(314km),主要受电池活性降低和空调制热能耗影响。若选装碳纤维尾翼,续航可能进一步缩减至 300km 以下。
- 城市通勤场景
日常驾驶(空调 23℃、时速 40-60km/h)续航可达 580-610km,达成率超 90%。单踏板模式下,部分车主实测续航突破 830km,主要得益于动能回收系统的深度优化。
- 高温极端场景
在 38℃高温环境下暴力驾驶(空调全开、赛道模式),续航仍能维持 627km,百公里电耗仅比官方数据高 3.8%。其 “冰川 2.0” 热管理系统可将电池温差控制在 ±0.8℃,高温续航衰减率(15%)显著优于竞品。
- 赛道性能场景
开启 “赛道模式” 后,1548 马力全释放会导致续航骤降 30%。在浙赛实测中,连续 10 圈激烈驾驶后,续航从满电降至 12%,剩余里程仅 87km。
三、配置与选装对续航的影响
- 空气动力学套件
碳纤维尾翼可提供 285kg 下压力,但风阻系数增加 0.015,导致续航减少 30-75km。建议日常使用选择可升降电动尾翼,兼顾操控与续航。
- 轮胎选择
- 长续航轮胎(倍耐力 P ZERO 第五代):滚动阻力降低 12%,CLTC 续航提升至 630km,适合城市通勤。
- 高性能轮胎(米其林 PS4S):抓地力提升 20%,但续航减少 75km,适合赛道或湿滑路面。
- 半热熔轮胎:赛道专用,工作温度达 120℃时接触面积增加 30%,但续航可能腰斩至 300km 以下。
- 智能配置
哨兵模式、沉浸式影音等功能会额外耗电,实测显示连续开启 24 小时哨兵模式将消耗 8% 电量。建议长途出行时关闭非必要功能。
四、技术优化与用户建议
- 核心技术支撑
- 800V 高压平台:11 分钟可充至 80% 电量,5 分钟补能 200km,缓解续航焦虑。
- 车云协同能耗算法:通过实时路况和驾驶习惯学习,动态优化能量分配,实测高速续航提升 8%。
- 蜂窝陶瓷电芯结构:抗穿刺能力提升,高速行驶电耗稳定在 16.3kWh/100km。
- 用户使用建议
- 日常通勤:选择长续航轮胎 + 经济模式 + 单踏板模式,实现 “一周一充”。
- 长途旅行:提前通过车机导航规划充电站,利用超充网络(10 分钟补能 400km)减少等待时间。
- 赛道体验:建议在专业场地使用赛道模式,并搭配赛道胎,同时接受续航大幅缩减。
五、横向对比与市场定位
与竞品相比,SU7 Ultra 在性能与续航的平衡上具有独特优势:
- 特斯拉 Model S Plaid:CLTC 续航 652km,低温达成率 65%,但零百加速(2.1 秒)弱于 SU7 Ultra(1.98 秒)。
- 蔚来 ET7:CLTC 续航 675km,换电补能便捷,但赛道性能差距显著。
- 保时捷 Taycan:续航稳定性(低温达成率 78%)领先,但售价超百万,性价比不足。
小米 SU7 Ultra 的目标用户为追求极致性能的科技爱好者和赛道玩家,其续航表现虽在极端场景下存在波动,但凭借超充网络和技术创新,仍能满足大多数使用需求。对于注重实用性的用户,可考虑标准版 SU7 或增程版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