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因配置选择、驾驶环境和使用习惯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基于官方数据、第三方测试及用户反馈的详细解析:
一、官方标称续航与配置影响
根据小米汽车官方数据,SU7 Ultra 在 CLTC 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分为四档:
- 630 公里(基础版):不选装碳纤维尾翼,搭配长续航轮胎时的官方标称值。
- 600 公里:选装碳纤维尾翼 + 长续航轮胎,风阻系数增加导致续航下降 5%。
- 555 公里:不选尾翼但换装高性能轮胎(如倍耐力 P ZERO),轮胎滚阻增加使续航减少 12%。
- 520 公里:同时选装碳纤维尾翼和高性能轮胎,风阻与滚阻双重提升,续航降幅达 17%。
关键差异点:碳纤维尾翼通过增加 285kg 下压力提升高速稳定性,但会使风阻系数从 0.195 增至 0.215;高性能轮胎虽提升抓地力,但胎面橡胶更软,电能消耗增加约 8%。
二、实际场景续航表现
- 城市通勤:
- 在 23℃、空调开启的日常驾驶中,续航达成率可达 85%-90%,实际里程约 535-567 公里。
- 若采用 “经济模式” 并开启能量回收,城市续航可接近标称值。
- 高速长途:
- 以 110km/h 巡航并开启空调时,续航降至约 520 公里,达成率约 83%。
- 低温环境(-5℃)叠加高速行驶,续航可能缩水至 314 公里,达成率仅 60%。
- 极端条件:
- 冬季 - 10℃且全程暖风时,续航约 450 公里,主要因电池活性下降和制热能耗增加。
- 赛道模式下(如上海国际赛车场),连续两圈(约 41.6 公里)后电量消耗约 12%,全程需频繁补电。
三、技术优化与用户建议
- 动态续航显示:
- 车机系统提供 “预估续航” 模式,结合实时驾驶行为、温度等因素,拟合度较 CLTC 标准提升 18%。例如,在 - 5℃环境下,该模式可提前预警续航缩水至 450 公里左右。
- 充电性能:
- 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Ⅱ 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10%-80% 电量仅需 11 分钟,5 分钟可补充 200 公里续航。
- 实测在第三方超充桩(如特来电)充电时,30 分钟可从 30% 充至 80%,但建议每月使用一次慢充平衡电池活性。
- 驾驶策略:
- 新手期(300 公里内)车辆限速 140km/h 并限制动力输出,避免激烈驾驶导致的高能耗。
- 长途出行建议通过 “小米充电地图” 规划路线,该地图已接入 126 万充电桩(含 9.4 万超充桩),覆盖全国 2691 个区县。
四、长期使用与电池寿命
- 衰减规律:
- 三元锂电池在 1000 次循环后容量衰减约 20%(相当于 5.5 年日常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1500 次循环后衰减 20%(约 8.2 年)。
- 小米 BMS 系统可动态调整充电阈值,延长电池寿命 10%-15%。
- 质保政策:
- 首任车主享终身质保,6 年内电池衰减超 30% 可免费更换,远超国标(8 年 / 12 万公里衰减超 20%)。
五、竞品对比与市场定位
- 优势:SU7 Ultra 的 CLTC 续航参数优于特斯拉 Model S(652 公里)和蔚来 ET7(675 公里),且充电效率更高。
- 短板:低温续航稳定性弱于保时捷 Taycan(-10℃续航达成率约 75%),但价格仅为其 1/3。
- 适用场景:适合城市通勤、短途赛道体验及中长途自驾(需规划充电),但极端气候或高频赛道驾驶需接受续航折损。
总结
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呈现 “性能与实用的平衡”:基础版可满足日常需求,选装性能套件后更适合追求操控的用户。通过动态续航显示、超快充技术和充电网络覆盖,小米在缓解里程焦虑上已建立优势。用户需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配置,并合理规划充电策略,以最大化续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