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米是否会推出 10 万元左右的车型,目前尚未有官方明确时间表,但结合行业动态和小米的战略布局,可以梳理出以下关键信息和趋势:
一、小米现有产品矩阵与战略重心
- 当前核心车型定位中高端
小米首款车型 SU7(2024 年 3 月上市)定价 21.59 万元起,主打高性能纯电轿车市场,2024 年累计交付超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
2025 年计划推出的 SU7 Ultra(81.49 万元)和 YU7(30-40 万元)进一步巩固中高端市场地位,目标挑战纽北赛道纪录并抢占理想 L7 等竞品份额。
- 技术与生态协同支撑高端化
小米通过自研超级电机(V8s 转速达 27200rpm)、800V 高压平台(5 分钟补能 220 公里)、全栈智能驾驶技术(L3 级城市 NOA)等核心技术,构建 “人车家全生态” 闭环,强化品牌溢价能力。
二、低价车型的可能性与挑战
- 市场需求与竞争压力
10 万元级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2024 年该价位车型销量占比超 68%(311 万辆),比亚迪海鸥、荣威 D6 等车型年销均超 30 万辆。
但该市场已形成比亚迪、五菱等品牌的垄断格局,小米需在性价比、供应链整合上突破。
- 小米的成本控制能力
- 供应链整合:小米依托集团全球供应链资源,与宁德时代、联电等供应商深度合作,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成本(电池占整车成本约 30%-40%)。
- 生产模式创新:初期代工(如北汽)减少重资产投入,后期自建工厂通过模块化设计和自动化生产提升效率,边际成本可降低 15%-20%。
- 软件盈利模式:硬件利润率控制在 1% 左右,主要依赖车载软件(如智驾订阅、生态服务)实现长期收益,为低价策略提供空间。
- 政策与补贴支持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15 万元以下车型补贴车价 10%(最高 4 万元),叠加地方置换补贴(如深圳最高 1.1 万元),可进一步降低终端售价。
三、潜在时间线与车型规划
- 2026 年:15 万元级车型试水
据产业链消息,小米计划 2026 年推出第三款车型,定位 15 万元级增程 SUV,目标年销超 15 万辆,通过 “硬件低价 + 软件付费” 模式打开家庭用户市场。
该车型可能采用 “裸车交付 + 用户选配” 模式,复用小米生态链技术(如澎湃 OS 座舱),降低研发成本。
- 2027 年后:10 万元级车型探索
若 15 万元级车型成功,小米可能在 2027-2028 年推出 10 万元级纯电车型,主打城市代步市场。参考手机业务经验,小米可能通过子品牌(如 Redmi)独立运营,避免主品牌形象受损。
实现路径包括:
- 磷酸铁锂电池普及:成本较三元锂低 30%,搭配 CTB 技术提升体积利用率(小米自研 CTB 电池体积效率达 77%)。
- 800V 平台下放:支持超快充技术,缓解低价车型续航焦虑。
- 供应链本土化:在印度、东南亚建厂,利用当地低成本劳动力和关税优惠。
四、风险与不确定性
- 产能与交付压力
小米当前产能集中于 SU7 系列,2025 年订单积压超 30 万辆,需优先保障中高端车型交付。低价车型研发可能推迟至二期工厂(2025 年 7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产能释放后。
- 技术下放难度
智能驾驶、高压平台等核心技术向低价车型迁移需时间,且可能影响用户体验(如智驾功能简化)。小米需在成本与性能间找到平衡。
- 市场竞争加剧
比亚迪、五菱等品牌持续迭代低价车型(如海鸥 2025 款续航提升至 400 公里),小米需在设计、智能化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结论
小米推出 10 万元左右车型的可能性存在,但短期内(2025-2026 年)更可能聚焦 15 万元级市场。若 15 万元级车型成功,2027 年后推出 10 万元级车型的概率较高。建议关注 2025 年小米 SU7 Ultra 上市后的市场反馈,以及 2026 年第三款车型的具体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