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已正式上市,并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是关于其上市时间、产品表现、市场动态及未来布局的详细信息:
一、上市时间与产品发布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小米 SU7 于 2024 年 3 月 28 日 正式上市,并在发布会上公布了全系配置和售价。该车型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提供标准版、Pro 版、Max 版及限量创始版,售价区间为 21.59 万至 29.99 万元。上市后即启动交付,创始版最快于 2024 年 4 月 3 日交付,标准版及 Pro 版、Max 版分别于 4 月底、5 月底交付。截至 2025 年 4 月,SU7 累计交付量已突破 20 万台,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达 2.9 万台,创历史新高。
二、产品亮点与技术突破
- 性能与续航
- CLTC 续航:全系标配起步续航 700 公里,Max 版实现 2 秒级零百加速和 800 公里以上续航。
- 赛道表现: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系统,总动力达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超 350 公里 / 小时,并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跑出 6 分 46 秒 874 的成绩,成为史上最快四门量产车。
- 智能生态
- 人车家全生态: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无缝互联,支持远程控制、语音交互等功能,构建 “手机 - 汽车 - 家居” 一体化体验。
- 自动驾驶: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覆盖高速 NOA、城区 NOA 及无图 NOA,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
- 设计与配置
- 外观:提供海湾蓝、熔岩橙等 9 种配色,融合跑车、时尚、豪华及经典色系。
- 内饰:配备超大中控屏、HUD 抬头显示及高级音响系统,部分车型支持座椅按摩、香氛系统等豪华配置。
三、市场表现与产能布局
- 销量与订单
- 市场热度:上市 27 分钟大定突破 5 万台,2024 年 4 月锁单量达 8.8 万台,其中 60% 为 “天使单”(未试驾即下单)。
- 订单积压: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锁单量近 38 万台,未交付订单超 18 万台,等车周期延长至 25-34 周。
- 产能建设
- 北京工厂: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已超设计产能;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年中投产,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武汉工厂:选址武汉经开区,总占地约 2000 亩,计划 2026 年实现 100 万辆产销量目标。
- 市场份额
- 国内:2025 年第一季度,SU7 以 75,869 辆的销量登顶新势力车型榜首,领先第二名小鹏 MONA M03。
- 国际:中国品牌在欧洲 Q1 电动车市场份额为 7%,小米尚未进入主流排名,但 SU7 Ultra 凭借性能优势开始拓展高端市场。
四、售后服务与用户反馈
- 服务网络
- 线下布局:截至 2025 年 4 月,全国已建成 127 家服务网点,覆盖 29 城,并计划年底扩展至 39 城。
- 线上服务:提供 24 小时客服、远程诊断及一键预约维修,部分城市支持移动服务车上门补胎、换胎。
- 用户痛点
- 售后压力:部分城市(如上海)服务网点不足,单个网点需承载 5500 台车的售后需求,维修排队时间长达半个月。
- 改进措施:小米正加速招募授权服务商,并计划通过 OTA 升级和移动服务车缓解压力。
五、未来规划与挑战
- 产品矩阵扩展
- SU7 Ultra:2025 年推出高性能版本,定价 52.99 万元,主打超豪华市场。
- YU7:首款纯电 SUV 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位中大型车,起售价约 25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
- 技术投入
- 研发预算:2024 年研发投入 240 亿元,2025 年预计超 300 亿元,重点布局电池技术、AI 大模型及自动驾驶。
- 生态协同:开放标准接口,与华为、理想等车企共建智能生态,推动 “人车家” 互联互通。
- 市场竞争
- 国内:面临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的价格战,需通过性价比和生态优势巩固份额。
- 国际:计划进军欧洲市场,但需应对关税壁垒(如 MG 品牌关税达 48.1%)和本地化运营挑战。
六、总结
小米汽车自 2024 年上市以来,凭借高性价比、智能化配置及生态整合能力,迅速跻身新势力头部阵营。其首款车型 SU7 在性能、续航及市场热度上表现亮眼,但售后服务网络不足和产能压力仍是当前主要挑战。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新品 YU7 上市,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35 万辆交付目标,并通过技术迭代和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