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主力车型 SU7 系列:21.59 万 - 29.99 万元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SU7 系列以 “科技平权” 为核心定位,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等主流中高端新能源轿车。具体价格及配置如下:
- 标准版(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21.59 万元
搭载单电机后驱系统,CLTC 续航 620 公里,支持 L2 级智能驾驶(含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标配 15.6 英寸中控屏、小米澎湃 OS 车机系统、全景天窗等。与特斯拉 Model 3 焕新版(24.59 万元起)相比,小米 SU7 不仅价格低 3 万元,还赠送车载冰箱、音响系统等价值 1.6 万元的权益包。 - Pro 版(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24.59 万元
升级至 800V 高压平台,CLTC 续航提升至 712 公里,支持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的超快充。智能驾驶升级为 L2.9 级,新增高速领航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此外,标配电动尾翼、HUD 抬头显示等运动化配置。 - Max 版(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29.99 万元
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495kW,0-100km/h 加速 2.78 秒,CLTC 续航 800 公里。智能驾驶达到 L3 级,支持城市道路自动驾驶(需法规允许)。顶配车型还配备半苯胺真皮座椅、杜比全景声音响等豪华配置。
从市场反馈看,SU7 系列上市后迅速成为爆款,订单量在 27 分钟内突破 5 万台,2024 年累计销量达 23.7 万辆,位列中高端纯电轿车前三。其成功的关键在于:
- 精准定价:21.59 万元的起售价直接切入 20 万 - 30 万元主流市场,比同配置竞品低 10%-15%。
- 配置内卷:全系标配无框车门、电吸门、激光雷达(Max 版)等越级配置,打破 “入门即乞丐” 的行业惯例。
- 生态协同: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深度互联,例如手机 NFC 无感解锁、车家互联场景联动等,提升用户粘性。
二、高端旗舰 SU7 Ultra:52.99 万 - 81.49 万元
2025 年 2 月推出的 SU7 Ultra 定位 “性能猛兽”,瞄准保时捷 Taycan、路特斯 EMEYA 等百万级豪华电动车市场,通过 “技术下放 + 价格腰斩” 策略重塑行业格局:
- 标准版:52.99 万元
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1138kW,0-100km/h 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 630 公里。采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101kWh),支持 4C 超快充(充电 15 分钟续航 510 公里)。车身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风阻系数低至 0.195,赛道圈速比 Taycan Turbo GT 快 3 秒。 - 纽北限量版:81.49 万元
限量 5000 台,升级至赛道专用轮胎、碳陶瓷刹车盘、主动式尾翼等性能套件,赛道模式下最高时速可达 350km/h。此外,配备小米自研 “狂暴引擎 3.0” 系统,通过硬件超频实现动力输出瞬时提升 15%。
值得注意的是,SU7 Ultra 的定价策略极具颠覆性:预售价曾高达 81.49 万元,但正式上市时直降 28.5 万元,这种 “高开低走” 的手法既试探了市场对品牌溢价的接受度,又通过大幅降价刺激销量。上市 2 小时内订单突破 1 万台,首月交付量达 5000 台,远超保时捷 Taycan 同期表现。
三、价格竞争力分析
- 技术成本控制:
- 小米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通过车身与电池包集成设计,减少零部件数量,成本降低 12%。
- 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麒麟电池,采用 “电芯倒置”“双面冷却” 等创新,在保持高能量密度的同时,生产成本比传统电池降低 8%。
- 补贴与优惠:
-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续,北京、深圳等地置换补贴最高达 1.5 万元,叠加小米官方的 “真皮座椅 + 音响权益包”,实际购车成本可再降 2 万 - 3 万元。
- 部分城市推出 “新能源汽车消费券”,例如北京朝阳区对 30 万元以上车型补贴 3000 元,进一步提升性价比。
- 竞品对比:
- Model 3:23.55 万 - 33.95 万元,起售价高于 SU7 标准版,但续航、智能驾驶等核心配置处于同一水平。
- 比亚迪汉 EV:20.98 万 - 29.98 万元,续航略短(605-715km),但品牌溢价较低。
- 极氪 001:30 万 - 40 万元,猎装轿跑设计吸引个性化需求,但智能驾驶功能较弱。
四、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 技术迭代影响:2025 年固态电池技术进入试产阶段,预计 2030 年成本降至 1 元 / Wh 以下。若小米率先应用该技术,SU7 系列价格可能下探至 18 万元左右。
-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特斯拉 Cybertruck、比亚迪海狮 07 等新车型上市,小米可能通过限时优惠、金融贴息等方式维持市场份额。
- 政策红利:2025 年 “双积分” 政策加码,车企为达标可能加大新能源车型促销力度,小米或进一步优化定价策略。
总结
小米汽车的价格体系呈现 “中端走量、高端树标” 的特点:SU7 系列以 21.59 万 - 29.99 万元的价格区间,凭借配置优势和生态协同,成为 20 万 - 30 万元市场的搅局者;SU7 Ultra 则以 52.99 万元的 “腰斩价” 冲击豪华电动车市场,重塑性能车定价规则。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小米有望进一步下探价格,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