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三期工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2 13:09:37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三期工厂
根据目前公开信息,小米汽车三期工厂的规划存在多方面动态,需结合北京和武汉两地布局综合分析:

一、北京亦庄工厂:二期扩建而非独立三期


  1. 用地性质与规划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示的亦庄新城 YZ00-0606 街区 0110、0111 地块(约 52 公顷),紧邻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米计划将该地块用于二期工厂扩建,使其总面积从 53 公顷扩展至约 105 公顷,而非单独建设三期工厂。这一调整旨在应对 SU7 Ultra 和 YU7 等新车型的产能需求。
  2. 产能提升预期
    北京一期工厂当前极限月产能约 2.5 万辆(年 30 万辆),二期工厂原计划投产后新增年产能 30 万辆。扩建后,北京工厂总产能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有望缓解订单积压问题。
  3. 战略意义
    北京工厂作为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承担纯电车型(如 SU7 系列)的研发与制造,其扩建体现了小米对现有产能的深度挖潜。

二、武汉工厂:潜在三期或四期布局


  1. 零部件项目先行
    武汉江夏区备案的 “小米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 项目显示,小米计划在当地扩建焊接生产线,新增 7 条产线及 120 台机器人,预计年产 30 万套前副车架。该项目虽未直接提及整车生产,但被推测为小米在武汉布局汽车工厂的前奏。
  2. 代工合作可能性
    小米与东风汽车的合作传闻持续发酵。武汉经开区的云峰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因东风日产销量下滑存在闲置产能,小米可能通过代工模式快速投产增程式车型 YU7,与北京的纯电车型形成互补。
  3. 政府推动与产业协同
    湖北省政府积极争取小米汽车工厂落户,武汉经开区的汽车产业链(如东风、小鹏、路特斯)为小米提供了供应链和人才优势。若落地,武汉工厂可能定位为三期或四期,专注增程式车型生产,覆盖华中及西部市场。

三、产能扩张的核心驱动因素


  1. 订单压力与交付周期
    小米汽车采用全自产模式,SU7 系列订单持续火爆,部分用户提车周期超过 10 个月,雷军因此被调侃为 “欠车王”。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三季度投产,三期扩建或新工厂将进一步缩短交付时间。
  2. 新车型上市需求
    2025 年小米计划推出 SU7 Ultra、YU7 等新车型,其中 YU7 作为增程式 SUV,需独立产能支持。武汉工厂若落地,可能优先承接该车型生产。
  3. 长期战略布局
    小米目标 2026 年实现 100 万辆年销量,北京工厂产能上限约 60 万辆,需依赖武汉等新基地补足缺口。

四、当前进展与不确定性


  1. 北京二期扩建
    二期工厂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扩建地块的具体开工时间尚未披露,但用地公示已进入尾声,建设进程可能加速。
  2. 武汉工厂的挑战
    尽管政府和企业层面均有合作意向,但东风与小米在代工模式上的分歧(如补贴政策、产能分配)仍需协调。此外,武汉江夏零部件项目备案状态为 “尚未审核”,开工时间存在变数。
  3. 官方信息滞后性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官方尚未正式确认三期工厂的存在及定位,外界信息多基于土地规划、招聘动态及行业传闻,需以官方公告为准。

总结


小米汽车三期工厂的实际形态可能呈现 “北京扩建 + 武汉代工 / 新建” 的双轨模式:
  • 北京亦庄通过二期扩建提升纯电车型产能,目标 2025 年总产能突破 60 万辆;
  • 武汉则可能以代工或新建工厂形式布局增程式车型,成为未来产能扩张的重点。

用户若关注具体进展,建议持续留意小米官方公告及地方规划公示,以获取最准确信息。
小米汽车三期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