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 工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2 15:15:43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具体坐落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四至范围为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该工厂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 630 亿元,是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核心载体。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关键信息:

一、工厂建设进度与产能布局


  1. 一期工厂(已投产)
    • 时间线: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 6 月通过验收,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并启动交付。
    • 产能: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通过双班制生产将月产能提升至 2.2 万辆,实际日产能峰值达 800 辆。
    • 交付进展:2024 年累计交付 13.68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截至 2025 年 4 月已交付 21.61 万辆。

  2. 二期工厂(冲刺竣工)
    • 建设进展:2024 年 7 月拿地,2024 年 9 月地基建成,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
    • 产能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投产后总产能达 30 万辆,支撑 35 万辆交付目标。
    • 技术升级:配备 2.5 公里测试跑道、智能车间及一体化压铸底盘技术,支持 SU7 Ultra 的 800V 高压平台研发。

  3. 三期规划(储备扩容)
    • 地块公示:紧邻二期的 52 公顷地块已规划为三期用地,未来工厂总面积或达 105 公顷,构建 “超级工厂矩阵” 应对持续订单压力。


二、技术亮点与智能制造


  1. 全球领先的生产技术
    • 9100 吨压铸岛集群:规模超越特斯拉上海工厂(6000 吨)及美国工厂(9000 吨),实现 72 合 1 一体化压铸后地板,维修成本降低 30%。
    • 超高生产效率:每 76 秒下线一辆车,关键工艺自动化率 100%,700 + 机器人协同作业,物流采用 180 台无人驾驶 AMR 机器人。
    • 绿色制造标杆:涂装车间采用 80% 水性环保涂料,干式纸盒喷漆房技术减少 80% 废气排放,废水实现零重金属排放。

  2. 核心技术布局
    • 动力系统:V8s 电机最高转速 27200rpm,功率 425kW,扭矩 600Nm;SU7 Ultra 后轴双电机马力超 1500 匹。
    • 电池技术:400V/800V 双平台,MAX 版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15 分钟补能 510km,CTB 技术实现电池底盘一体化。
    • 智能质检:AI 视觉检测系统 2 秒完成缺陷检测,精度提升 5 倍,质检准确率超 99.9%。


三、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1. 核心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麒麟电池)、中创新航。
    • 电机:汇川技术(驱动电机)。
    • 零部件:拓普集团(空气悬架)、模塑科技(车身零部件)、保隆科技(胎压监测)、华域汽车(内饰件)。
    • 智能系统:光庭信息(智能座舱)、大陆芯智驾(自动驾驶)。

  2. 战略协同
    • 本地化布局:武汉江夏区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年产 30 万套零部件,强化长三角与华中供应链双核布局。
    • 生态合作:与华为、北汽新能源、哪吒汽车等探索智能驾驶与生态融合,投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布局激光雷达。


四、工厂运营与用户互动


  1. 参观开放:自 2025 年 1 月起,工厂全面开放预约参观,每周六设 20 组名额,2025 年 3 月升级为常态化参观(工作日 1 场 / 天,周末 5 场 / 天),游客可体验小米食堂及文创产品。
  2. 测试与体验闭环:工厂内设 2.5 公里测试跑道及直营体验店,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布局。

五、未来挑战与战略意义


  1. 产能爬坡压力:2025 年 35 万辆目标需周均交付近 7000 台,二期投产后月产能或提升至 3.5 万辆,但初期仍需应对供应链协同与产线磨合。
  2. 技术迭代加速:SU7 Ultra 及后续车型将搭载更先进的 800V 平台与高阶智驾,工厂需持续升级以支撑技术落地。
  3. 行业标杆价值:作为北京智能制造的核心项目,其 76 秒造车速度、绿色制造理念及生态化布局,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 “效率与环保并重” 的范本。

总结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不仅是小米造车战略的物理载体,更以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高效的产能布局生态化的供应链协同,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杆。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及三期规划推进,其产能规模与技术壁垒将进一步巩固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