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建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2 16:17:23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建厂
小米汽车的建厂布局以北京为核心,形成了分阶段扩张的战略。其智能制造基地位于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造基地,总投资达 630 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总规划年产能 30 万辆。以下是具体进展和关键信息:

一、工厂建设进展与产能规划


  1. 一期工厂
    一期工厂于 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竣工,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优化产线流程,实际产能已提升至每月 2.4 万辆,2024 年全年交付量达 136,854 辆。目前工厂设有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综合自动化率超过 91%,关键工艺自动化率达 100%。
  2. 二期工厂
    二期工厂于 2024 年 7 月竞得相邻地块,总建筑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计划 2025 年年中竣工,最快 7 月投产。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能 15 万辆,使总产能突破 30 万辆。二期工厂建设速度显著加快,从拿地到完成规划验收仅耗时 9 个月,展现了高效执行力。
  3. 三期规划
    紧邻二期工厂的 52 公顷地块已公示为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 1.0,建筑高度 60 米,未来可能作为三期工厂选址。若建成,将进一步扩大产能,缓解订单压力。

二、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小米汽车落户北京亦庄得益于当地政策优势:
  • 资金支持:北京经开区对龙头企业最高提供 1 亿元资金支持,并提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便利。
  • 产业链配套:亦庄聚集了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等企业,形成完善的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小米提供配套资源。
  • 人才生态:北京拥有百余家自动驾驶企业和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为其输送技术人才。
    此外,亦庄还通过 “服务管家” 专班为小米提供一对一服务,助力其快速落地。

三、合作伙伴与技术布局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涵盖多个领域:
  • 电池: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离子电池,并合作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助力 SU7 刷新纽北赛道记录。
  • 驱动系统:汇川技术供应电机,拓普集团提供空气悬架系统,华域汽车负责车身零部件。
  • 智能座舱:光庭信息提供解决方案,蓝思科技供应中控屏和仪表盘。
    在技术上,小米依托澎湃 OS 打造 “人车家” 全生态,实现硬件设备无缝连接,并计划推出搭载二代麒麟电池的 SU7 Ultra 和增程式 SUV 车型,进一步拓展产品线。

四、量产与交付目标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于 2024 年 4 月开启交付,截至 2025 年 4 月累计交付 21.61 万辆,其中 2025 年开年交付 7.97 万辆。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需平均每周交付近 7,000 辆以达成目标。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爬坡效率将成为关键,参考一期工厂经验,预计二期可贡献 6 万辆 / 年的保底产能。

五、竞争态势与市场定位


与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相比,小米的竞争优势在于:
  • 生态整合:依托 2 亿 + 手机用户和智能家居生态,打造无缝连接的智能出行体验。
  • 生产效率:一期工厂每 76 秒下线一辆 SU7,接近特斯拉上海工厂(45 秒),远超问界(105 秒)。
  • 成本控制:作为全球第六大芯片采购商,小米在供应链议价和产能保障上具有优势。
    未来,小米计划通过海外小批量销售测试市场,为大规模出海做准备。

六、社会影响与就业


小米汽车为亦庄带来显著的就业和经济效应:
  • 就业岗位:工厂直接提供生产线工人、技术工程师、管理等岗位,并带动零部件供应商新增采购、物流等职位。2025 年 4 月猎聘信息显示,小米仍在招聘发动机设计、整车电子架构等高端岗位,月薪范围 20-40k。
  • 产业升级:小米的入驻推动亦庄形成 “高端汽车 + 新能源智能汽车 + 智能网联” 的产业体系,助力区域经济转型。

总结


小米汽车以北京亦庄为核心,通过高强度投资、快速扩产和生态整合,逐步构建起 “超级工厂矩阵”。其二期工厂即将投产,三期规划蓄势待发,目标直指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量。政策支持、高效供应链和技术创新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而产能爬坡和市场需求匹配将是未来挑战。随着三期工厂落地,小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并为全球市场扩张奠定基础。
小米汽车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