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首款 SUV 车型YU7(中文命名为 “御 7”)是小米汽车继 SU7 之后推出的第二款车型,定位中大型纯电动 SUV,计划于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以下是其核心信息及市场分析:
一、产品定位与设计
- 车型定位
- 中大型纯电 SUV:车身尺寸为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对标特斯拉 Model Y、智界 R7 等车型。
- 设计风格:延续小米汽车家族设计语言,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后尾翼、五辐式轮毂及黄色刹车卡钳,前脸保留 SU7 的刹车通风风道设计,兼具运动感与科技感。
- 内饰与配置
- 内饰设计:采用红白双拼色内饰,米白色与暗红色搭配,中控区域配备悬浮式屏幕,取消物理按键;方向盘为碳纤维材质,支持一键狂暴模式。
- 舒适性配置:主驾座椅配备电动腿托,副驾座椅支持零重力模式;车内配备手机无线充电、电子按键开门、25 扬声器音响系统及智能氛围灯。
- 智能生态:搭载小米 HyperOS 系统,支持与米家设备无缝联动,可通过语音控制家居设备,实现 “人车家全生态” 体验。
二、动力与续航
- 动力系统
- 双电机四驱版:搭载前后双电机,综合峰值功率 691 马力,最高车速 240km/h,0-100km/h 加速时间 3 秒级。
- 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最高车速 240km/h,主打长续航与性价比。
- 电池与续航:提供磷酸铁锂(96.3kWh/101.7kWh)和三元锂电池(101.7kWh)版本,CLTC 续航最长可达820 公里,支持 5.2C 超充技术,10%-80% 充电仅需 11 分钟。
- 底盘与操控
- 承载式车身:配备双腔空气弹簧、可变阻尼减振器,支持软硬 + 高低调节;刹车系统采用前 Brembo 四活塞卡钳 + 打孔通风盘,制动距离 33.3 米(100-0km/h)。
- 赛道优化:部分版本可选装碳纤维车顶、倍耐力半热熔轮胎及赛道级悬挂系统,提升操控性能。
三、智能驾驶与安全
- 智能驾驶系统
- 硬件配置:高配版配备 4 颗 128 线激光雷达、8 颗 800 万像素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及 12 颗超声波雷达,算力达 1024TOPS(NVIDIA Orin-X 芯片组)。
- 功能覆盖:支持高速领航、城市领航、自动泊车、代客泊车等全场景智能驾驶,2025 年下定用户可享终身免费使用权。
- 争议点: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智能驾驶功能可能受限。
- 安全性能
- 车身结构:采用高强度钢与铝合金混合车身,配备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
- 主动安全:支持 AEB 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等功能,夜间行驶时激光雷达可提升障碍物识别精度。
四、价格与竞品对比
- 价格区间
- 单电机后驱版:预计售价23-25 万元,主打长续航(820km)与性价比。
- 双电机四驱版:预计售价30-40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 长续航版(31.35 万元)、智界 R7(35 万元起)。
- 竞品分析
- 特斯拉 Model Y:2025 款长续航版售价 31.35 万元,CLTC 续航 719km,动力 331kW,智能驾驶依赖视觉方案。
- 智界 R7:售价 35 万元起,鸿蒙座舱 + 华为 ADS 3.0,续航 802km,但品牌认知度较低。
- 小米 YU7 优势:续航更长(820km vs 719km)、动力更强(508kW vs 331kW)、智能生态更完善,价格更低。
五、市场动态与用户反馈
- 预售与产能
- 预售情况:截至 2025 年 4 月,YU7 订单已突破 10 万辆,但受 SU7 产能影响,交付可能延迟至 2026 年。
- 产能规划:小米 2025 年计划交付 30 万辆,其中 SU7 占主导,YU7 产能有限。
- 用户评价
- 正面反馈:续航扎实(冬季高速测试 1310 公里仅充电两次)、智能驾驶体验流畅、小米生态互联便捷。
- 争议点:设计原创性不足(被指 “致敬保时捷 Macan”)、隐藏式门把手实用性存疑、品牌溢价较低。
六、总结与展望
小米 YU7 凭借超长续航(820km)、强劲动力(691 马力)、智能生态(米家联动)及高性价比(30 万元级),有望在中高端纯电 SUV 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其面临特斯拉 Model Y 的品牌优势、智界 R7 的鸿蒙生态竞争,以及产能不足导致的交付延迟风险。若能在上市后快速提升产能、优化用户体验,YU7 或将成为小米汽车销量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