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接竞品:性能与价格的精准对标
1. 极氪 001 FR(76.9 万元起)
- 核心冲突:同为国产高性能电动猎装车,极氪 001 FR 搭载四电机分布式电驱系统,综合功率 1265 马力,零百加速 2.02 秒,与小米 SU7 Ultra 的 1548 马力、1.98 秒加速形成直接竞争。
- 差异化:极氪 001 FR 更强调猎装设计与豪华配置(如卫星通信技术、8295 智能座舱芯片),而小米 SU7 Ultra 则以赛道化调校(如 17 处碳纤维部件、碳陶刹车盘)和极致轻量化(1900kg 车重)为卖点。
- 市场定位:极氪 001 FR 用户偏向追求实用与豪华的高端群体,而小米 SU7 Ultra 更吸引赛道爱好者和科技极客。
2. 特斯拉 Model S Plaid(80.89 万元起)
- 性能对比:Model S Plaid 搭载三电机系统,最大功率 1020 马力,零百加速 2.1 秒,极速 322km/h,数据全面落后于小米 SU7 Ultra。
- 品牌溢价:特斯拉的 Autopilot FSD 系统和品牌认知度仍是核心优势,但小米通过「人车家全生态」(如手机无缝控制车辆)和更低售价(便宜 28 万元)形成错位竞争。
- 用户画像:Model S Plaid 用户注重品牌与成熟度,小米 SU7 Ultra 则吸引追求性价比与技术突破的尝鲜者。
3. 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约 190 万元)
- 价格差距:Taycan Turbo GT 售价是小米 SU7 Ultra 的 3.6 倍,但马力(1034 匹)和加速(2.2 秒)仍不及后者。
- 品牌价值:保时捷的百年跑车底蕴和内饰工艺难以替代,但小米通过「性能平替」策略,吸引预算有限但追求赛道性能的用户。
- 市场影响:小米 SU7 Ultra 可能分流 Taycan 入门版(如 4S 车型)的潜在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倾向于新能源车型的科技感。
二、跨界冲击:对传统豪华与超跑市场的渗透
1. BBA 旗舰燃油车(80 万 - 150 万元)
- 代表车型:宝马 7 系、奔驰 S 级、奥迪 A8。
- 竞争逻辑:小米 SU7 Ultra 以智能座舱(五屏联动)、全场景智驾(HAD 端到端系统)和生态互联(与苹果设备无缝传输)吸引注重科技体验的传统豪华车用户。例如,其 24K 金碳纤维车标、Alcantara 内饰等设计元素直接对标 BBA 的高端工艺。
2. 超豪华入门跑车(如玛莎拉蒂 MC20、法拉利 Roma)
- 价格区间:MC20 售价约 210 万元,Roma 约 238 万元。
- 性能替代:小米 SU7 Ultra 的 350km/h 极速和纽北调校底盘,可能吸引追求稀缺性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2024 年超豪华车市场销量下滑(如玛莎拉蒂同比降 79%),小米的加入或加剧这一趋势。
3. 国产高端电动车(如仰望 U9、路特斯 EMEYA)
- 仰望 U9(168 万元):搭载易四方技术,零百加速 2.36 秒,但价格是小米 SU7 Ultra 的 3 倍,定位纯电超跑市场。
- 路特斯 EMEYA 繁花(82.8 万元起):同为性能轿跑,但小米以更低售价(便宜 30 万元)和更高马力形成压制。
三、潜在对手:2025 年新入局者
1. 广汽埃安 UT(工程样车)
- 技术对标:搭载夸克电驱系统(500kW)、固态电池(400Wh/kg)和城市 NOA 智驾,参数直指小米 SU7 Ultra。
- 市场策略:埃安作为传统车企,在供应链管理和品控上有优势,而小米强于智能生态和用户运营,双方可能在 800V 高压平台、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展开较量。
2. 华为 × 赛力斯傲图 M9(未公布售价)
- 智驾优势:配备 ADS 3.0 全场景智驾,支持无图城区 NOA,若定价与小米 SU7 Ultra 相近,可能争夺科技爱好者。
- 生态协同:华为的鸿蒙系统与小米的澎湃 OS 形成竞争,双方在智能座舱和跨设备互联上各有千秋。
四、总结:小米 SU7 Ultra 的市场卡位
小米 SU7 Ultra 通过「跨级性能 + 激进定价」策略,在 50 万 - 80 万元区间形成独特竞争力:
- 核心优势:1.98 秒加速、350km/h 极速、纽北赛道认证等参数,使其成为该价位性能标杆。
- 短板风险:品牌溢价不足、售后服务网络待完善(当前直营门店较少)。
- 未来影响:若能解决产能(工厂年产能 15 万台)和品控问题,小米 SU7 Ultra 可能重塑国产高端电动车市场格局,甚至冲击全球超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