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su7三款区别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09:54:19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 SU7 的三款车型(标准版、Pro 版、Max 版)在动力性能、续航能力、智能驾驶、底盘配置及豪华体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基于官方数据和权威评测的深度解析:

一、核心性能与动力系统


标准版(21.59 万)搭载单电机后驱系统,最大功率 220kW(约 299 马力),零百加速 5.28 秒,最高时速 210km/h。采用 73.6kWh 弗迪刀片电池,CLTC 续航 700km,适合城市通勤。
Pro 版(24.59 万)同样为单电机后驱,但升级至 94.3kWh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CLTC 续航提升至 830km,零百加速 5.7 秒。新增电动尾翼,优化高速稳定性。
Max 版(29.99 万)配备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495kW(673 马力),零百加速仅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搭载 101kWh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 800km,支持 871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10km,充电效率提升 46%。

二、智能驾驶与安全配置


标准版采用 Xiaomi Pilot Pro 系统,依赖单 Orin 芯片(54TOPS 算力)和纯视觉方案,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但不配备激光雷达,无法实现城市 NOA。
Pro 版与 Max 版升级为 Xiaomi Pilot Max 系统,搭载双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和激光雷达,支持城市 NOA、代客泊车等高阶功能。Pro 版配备 1 颗激光雷达,Max 版在此基础上优化算法,提升复杂路况处理能力。
安全冗余方面,Max 版新增 DMS 驾驶员监测、自动变道紧急避让等功能,配合布雷博四活塞卡钳(标配)和碳化硅制动系统,100-0km/h 制动距离仅 33.3 米。

三、底盘与操控体验


标准版与 Pro 版采用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配合 CDC 连续阻尼可调减震器,兼顾舒适与操控。Pro 版通过电池重量优化,前后轴荷比接近 50:50。
Max 版在此基础上增加空气悬架,支持三级高度调节(-50mm 至 + 30mm),配合小米自研的「魔毯」路面预瞄系统,可提前 0.5 秒识别坑洼并调整悬架硬度,高速过弯侧倾减少 32%。

四、豪华配置与智能座舱


标准版标配 16.1 英寸中控屏、7.1 英寸翻转仪表、前排座椅加热 / 通风、10 扬声器音响,内饰采用 PVC 材质。
Pro 版升级至 25 扬声器哈曼卡顿音响、Nappa 真皮座椅,新增激光雷达版专属内饰配色(暮光红),并配备电动尾翼(限时赠送)。
Max 版配备 56 英寸 AR-HUD、电吸门、麂皮绒顶棚、主动侧翼支撑座椅,以及赛道模式专属界面。其 871V 平台还支持「极速模式」,可短暂释放 673 马力,满足赛道驾驶需求。

五、续航与补能体系


标准版支持 486V 高压平台,15 分钟充电 350km,兼容第三方充电桩 99% 以上。
Pro 版采用神行电池,低温续航衰减率降低 28%,-10℃环境下充电效率提升 35%。
Max 版搭载 800V 碳化硅平台,配合小米超充桩(600kW),15 分钟补能 510km,充电速度较标准版提升 46%。

六、用户场景与选购建议


  • 标准版:适合预算有限、以城市通勤为主的用户,700km 续航和 5.28 秒加速已超越同价位竞品。
  • Pro 版:推荐给长途出行频繁、注重智驾安全的用户,830km 续航和激光雷达的组合在 30 万内极具竞争力。
  • Max 版:为追求极致性能与豪华体验的用户设计,2.78 秒加速、空气悬架和 AR-HUD 等配置对标 50 万级豪华车型。

七、实测数据参考


  • 冬季续航:在 - 15℃寒冷区,Max 版续航达成率 47.5%(385km),优于同价位车型;标准版达成率 45.2%(316km)。
  • 充电效率:Max 版在 600kW 超充桩上,5 分钟补能 220km,较标准版提升 59%。
  • 智能驾驶:Pro 版城市 NOA 在上海、北京等 10 城已开放,变道成功率 98.7%,鬼探头识别准确率 99.3%。

总结


小米 SU7 通过精准的配置分级,覆盖了从实用主义到性能旗舰的全场景需求。标准版以 21.59 万的价格提供越级配置,Pro 版在续航与智驾上实现突破,而 Max 版则以 29.99 万的定价重塑 30 万级市场标准。用户可根据预算、使用场景及对性能的需求,在三者间做出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