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小米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从已上市的首款车型小米 SU7 以及官方技术路线来看,其核心产品均以纯电动技术为基础,完全符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标准。
一、核心产品的技术定位
小米 SU7 作为首款量产车型,定位为 C 级高性能纯电动轿车,搭载碳化硅高压平台和小米超级电机 V6/V6s。其动力系统采用纯电驱动,单电机后驱版零百加速 5 秒级,四驱版 MAX 车型更达到 2.78 秒,续航能力在 CLTC 工况下最高可达 830 公里,且支持 800V 高压快充技术,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这些技术参数均指向纯电动的技术路线。
二、官方技术路线的明确性
小米汽车在技术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其核心技术包括电驱、电池、智能驾驶等五大领域,均围绕纯电动技术展开。例如:
- 电驱系统:自研 HyperEngine V8s 电机功率密度达 10.14kW/kg,转速突破 27200rpm,远超行业主流水平。
- 电池技术:采用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集成效率 77.8%,支持 1200km 续航,且通过倒置电芯设计提升安全性。
- 智能驾驶:全栈自研的 Xiaomi Pilot 系统,搭载 BEV+Transformer 算法,实现城市 NOA 功能。
三、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认证
- 政策层面:小米 SU7 已进入工信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并在多个城市享受新能源车牌照政策。
- 市场表现: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超 18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台,在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四、未来产品布局的延续性
虽然小米汽车规划了增程式混动车型(如传闻中的第三款 SUV),但其主力产品仍以纯电动为主。第二款车型 YU7 同样为纯电动 SUV,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驱动电机峰值功率达 508kW。这种 “以纯电为主、混动为辅” 的产品策略,进一步巩固了其新能源汽车的定位。
五、行业对比与技术突破
与特斯拉 Model 3、极氪 001 等竞品相比,小米 SU7 在以下方面展现出新能源技术的领先性:
- 高压平台:871V 碳化硅平台实现行业顶尖的充电效率,兼容 600kW 液冷超充。
- 智能生态:通过 Xiaomi HyperOS 实现 “人 - 车 - 家” 无缝联动,例如自动激活全屋智能场景。
- 性能参数:SU7 Ultra 版本 0-100km/h 加速 1.97 秒,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等传统高性能电动车。
总结
小米汽车从首款车型 SU7 到后续产品 YU7,均以纯电动技术为核心,且在电池、电驱、智能驾驶等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无论是政策认证、市场表现还是技术路线,均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即使未来推出混动车型,其主力产品仍将以纯电动为主,因此可以明确:小米汽车是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