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几个版本区别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09:59:16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推出 **SU7(轿车)YU7(SUV)** 两大系列,覆盖从入门到旗舰的多个版本。以下是各版本的核心差异及选购建议:

一、小米 SU7 系列:性能与智能的极致分化


1. 标准版(21.59 万元)


  • 核心配置
    • 动力:单电机后驱,299 马力,0-100km/h 加速 5.28 秒,最高时速 210km/h。
    • 续航: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700km,支持 400V 平台,15 分钟补能 350km。
    • 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Pro 纯视觉系统(Orin-N 芯片,84TOPS 算力),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但无激光雷达,无法升级高阶功能。
    • 舒适性:基础版 Nappa 真皮座椅,无空气悬架,标配 16.1 英寸中控屏和 HUD。

  • 适合人群:预算有限、注重性价比的城市通勤用户。
  • 短板:智驾硬件落后,冬季续航达成率约 70%。

2. Pro 版(24.59 万元)


  • 升级亮点
    • 动力:单电机后驱,续航提升至 830km(94.3kWh 宁德神行电池),低温充电效率优化。
    • 智能驾驶:新增激光雷达 + 双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支持城市 NOA 和代客泊车。
    • 舒适性:Alcantara 材质座椅、车载冰箱,标配哈曼卡顿音响。

  • 适合人群:长途出行需求多、追求智驾与舒适平衡的家庭用户。
  • 性价比:相比标准版多出的智驾和续航配置,溢价 3 万元较为合理。

3. Max 版(29.99 万元)


  • 核心差异
    • 动力:双电机四驱,673 马力,0-100km/h 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
    • 续航:101kWh 宁德麒麟电池,CLTC 续航 800km,800V 高压平台支持 15 分钟补能 510km。
    • 底盘:空气悬架 + CDC 自适应阻尼,操控与舒适性兼顾。
    • 智能驾驶:标配 AR-HUD 和赛道模式,智驾硬件与 Pro 版相同,但支持赛道级数据记录。

  • 适合人群:性能爱好者或对充电速度有强需求的用户。
  • 争议点:800V 平台需匹配超充桩,部分地区补能便利性受限。

4. Ultra 版(52.99 万元起)


  • 旗舰配置
    • 动力:三电机四驱,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赛道级碳纤维套件。
    • 续航:93.7kWh 二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 750km,11 分钟快充至 80%。
    • 智能驾驶:Xiaomi HAD 全场景智驾终身免费,支持赛道大师 App 和远程召唤。
    • 豪华体验:24K 金碳纤维车标、意大利 Alcantara 全包覆内饰,专属赛道服务包(维修耗材 88 折)。

  • 适合人群:预算充足、追求 “新豪车” 体验的高端用户或赛道发烧友。
  • 性价比:相比 Max 版溢价 23 万元,主要体现为性能和专属权益,普通用户慎选。

二、小米 YU7 系列:SUV 的差异化竞争


1. 后驱版(20.98 万元起)


  • 定位:入门级 SUV,主打长续航。
    • 动力:单电机后驱,235kW 功率,0-100km/h 加速 5.7 秒。
    • 续航: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820km,支持 800V 快充(5 分钟补能 300km)。
    • 智能驾驶:基础 L2 级辅助,可选装激光雷达升级至城市 NOA。

  • 适合人群:家庭用户或对续航有强需求的消费者。

2. 四驱版(29.98 万元起)


  • 核心升级
    • 动力:双电机四驱,508kW 功率,0-100km/h 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53km/h。
    • 续航:101.7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760km,充电效率优于后驱版。
    • 智能驾驶:标配激光雷达 + 双 Orin-X 芯片,支持 2025 年 Q3 开放全国城市 NOA。

  • 适合人群:追求性能与智能的 SUV 用户。

三、选购决策指南


1. 按需求分层


  • 城市通勤:SU7 标准版(700km 续航 + 21.59 万)或 YU7 后驱版(820km 续航 + 20.98 万),性价比最高。
  • 长途出行:SU7 Pro 版(830km 续航 + 城市 NOA)或 YU7 四驱版(760km 续航 + 快充),平衡续航与智驾。
  • 性能玩家:SU7 Max 版(2.78 秒加速 + 800V 平台)或 Ultra 版(1.98 秒加速 + 赛道套件),体验极致动力。
  • 高端用户:SU7 Ultra 版(豪华配置 + 终身智驾),对标传统豪华品牌。

2. 按预算选择


  • 20 万级:SU7 标准版或 YU7 后驱版,满足基础需求。
  • 30 万级:SU7 Pro/Max 版或 YU7 四驱版,智驾与性能全面升级。
  • 50 万级:SU7 Ultra 版,彰显身份与赛道基因。

3. 关键配置优先级


  • 智驾:Pro 版及以上标配激光雷达,Max/Ultra 版支持高阶功能。
  • 充电:Max/Ultra 版 800V 平台补能效率显著优于 400V 车型。
  • 舒适性:Max/Ultra 版空气悬架、Alcantara 内饰等提升体验。

四、总结:小米汽车的版本策略


  • 技术下放:通过标准版拉低门槛,Pro/Max 版普及主流配置,Ultra 版探索技术上限。
  • 生态整合:全系支持米家设备联动,Ultra 版提供终身智驾服务,强化用户粘性。
  • 价格梯度:21.59 万至 52.99 万覆盖不同消费层级,形成 “小米式” 性价比矩阵。

建议根据自身需求、预算及使用场景,优先试驾对比续航、智驾和充电体验,再做最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