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是中国本土品牌,由小米集团(全称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控股,属于国产自主品牌。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股权结构与资本背景
- 全资中资控股
根据企查查和抖音百科等权威平台信息,小米汽车的核心主体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 和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均由小米集团 100% 持股。例如:
-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小米香港公司 Xiaomi EV Limited,而小米香港公司是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雷军。
这一股权结构表明,小米汽车的资本完全来自中国本土,没有外资直接持股或合资方参与。
- 供应链合作≠合资
虽然小米汽车与宁德时代、北汽蓝谷等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如时代北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但这类合作仅限于动力电池生产等产业链环节,且小米汽车在合资公司中仅占 5% 的股份。这属于商业合作,而非小米汽车本身的股权结构变化。
二、技术研发与生产布局
- 自主研发主导
小米汽车的核心技术(如 800V 高压电池包、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等)均由小米集团自主研发,或与国内企业(如宁德时代)联合研发。例如:
- 小米 SU7 搭载的电池包由小米与宁德时代共同投入上千名工程师,历时两年多研发完成。
- 2025 年,小米计划投入超 300 亿元用于底层核心技术研发,涵盖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自研电机、智能底盘等领域。
- 国内生产基地
小米汽车的工厂位于北京亦庄,总投资超 100 亿元,规划产能 30 万辆 / 年。此外,小米还在上海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本土化布局。
三、市场定位与政策支持
- 自主品牌定位
小米汽车从成立之初就明确以 “国产高端智能汽车” 为目标。雷军多次强调,小米造车是为了 “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进步”,并通过生态互联(如小米澎湃 OS 系统)重塑用户体验。例如:
- 小米 SU7 上市后,凭借 20-30 万元的定价策略和智能配置,迅速跻身新势力销量前三。
- 2025 年,小米计划推出中大型纯电 SUV YU7,进一步巩固自主品牌市场地位。
- 政策契合度
小米汽车的发展符合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方向。例如:
- 中国鼓励本土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小米在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与政策导向一致。
- 小米与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的充电网络合作,也响应了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政策。
四、常见误解澄清
- 香港公司持股≠外资
小米汽车曾将股权转入香港公司 Xiaomi EV Limited,但香港公司仍属于小米集团,是内部结构调整,不涉及外资注入。
- 合资公司≠企业性质变更
小米汽车参与的合资公司(如时代北汽)仅涉及特定业务环节,且小米在其中的持股比例较低(如 5%),不影响其母公司的独立运营和自主品牌属性。
总结
小米汽车是中国本土企业小米集团全资控股的自主品牌,其资本、技术、生产均以国内为主导。尽管在供应链环节与国内外企业有合作,但这属于市场化商业行为,不改变其国产属性。从股权结构、研发投入到市场定位,小米汽车均符合 “国产车” 的定义,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