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 北京汽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10:04:02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与北京汽车(北汽集团)的关系可概括为从代工合作到独立竞争,再到生态协同的动态演变。以下从合作历史、市场定位、技术路径、销量表现及未来趋势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合作历史:从代工到生态协同


  1. 代工阶段(2023-2024 年)
    小米首款车型 SU7 最初由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代工生产,尾标为 “北京小米”。这一阶段借助北汽的生产资质和工厂资源,小米快速实现了首款车型的量产。例如,2023 年 11 月工信部公告显示,小米 SU7 的生产地址为北京经开区环景路 21 号院,与北汽越野车工厂一致。
  2. 独立发展(2024 年至今)
    2024 年 7 月,小米汽车获得独立造车资质,生产企业名称变更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尾标正式改为 “小米”。与此同时,小米自建工厂(北京亦庄)投产,年产能规划 30 万辆,彻底摆脱对北汽的依赖。
  3. 生态合作深化
    尽管代工关系结束,双方仍在零部件供应链物流领域保持深度合作。例如,2024 年 4 月雷军访问北汽集团时提到,双方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及物流网络上的协同成效显著。此外,北汽新能源与小米在 2025 年共同投资建设电芯工厂,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

二、市场定位:高端智能与场景细分


  1. 小米汽车:科技生态破局者
    • 产品定位:聚焦中高端智能电动轿车,首款车型 SU7 定价 21.59 万 - 52.99 万元,主打 “技术普惠”,例如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 900 公里)、碳化硅电控系统(能耗降低 15%)及 L3 级自动驾驶(法规开放后 OTA 解锁)。
    • 用户画像:年轻科技爱好者、小米生态用户,注重智能交互(如小米澎湃 OS 车机系统)和跨界体验(如手机 - 汽车无缝连接)。
    • 市场表现: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以 29,244 辆销量登顶国内中大型车市场,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超 2 万辆,成为新能源市场现象级产品。

  2. 北京汽车:场景化新能源专家
    • 产品矩阵
      • 极狐品牌:定位高端纯电市场,如极狐阿尔法 T5(15.58 万元起)主打智能驾驶和舒适体验,极狐阿尔法 S5(19.98 万元起)强调性能与设计。
      • 北京越野:聚焦新能源越野细分市场,BJ40 增程版以 “满油满电 1200 公里续航” 和 “方盒子” 硬派设计,占据新能源方盒子市场 81% 份额。

    • 用户画像:越野爱好者、家庭用户,注重车辆的通过性、续航能力及场景适应性。
    • 市场表现:北汽新能源 2024 年销量超 9.2 万辆,极狐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占比达 90%,BJ40 增程版上市 48 小时订单破万。


三、技术路径:全域高压与场景化创新


  1. 小米汽车:全域技术闭环
    • 三电系统:2025 款 SU7 搭载 800V 高压平台,支持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配合自研碳化硅电机(转速 27,000rpm),实现零百加速 3.6 秒。
    • 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3.0 系统配备 1 颗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支持城市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鬼探头识别准确率达 98.7%。
    • 生态融合:车辆深度接入小米 IoT 生态,支持 2000 + 智能设备无感控制,如 “归家模式” 自动联动智能家居。

  2. 北京汽车:场景化技术突破
    • 越野新能源化:BJ40 增程版采用 “增程式 + 分时四驱” 技术,纯电续航 170 公里,综合续航 1200 公里,兼顾城市通勤与越野需求。
    • 智能座舱:极狐阿尔法 T5 搭载鸿蒙车机系统,支持语音交互、多屏联动,并通过 V2X 车路协同接入 30 个城市智慧交通网络。
    • 制造协同:与华为合作的享界 S9 车型,整合鸿蒙智行生态,主打 “全景智慧旗舰” 概念,定价 42.98 万元起。


四、销量与竞争:错位竞争下的双赢


维度小米汽车北京汽车
核心市场中大型智能电动轿车(20 万 - 50 万元)高端纯电(极狐)、新能源越野(BJ40 增程)
2025 年 3 月销量SU7 以 29,244 辆登顶中大型车市场BJ40 增程占据新能源方盒子市场 81% 份额
用户复购率小米生态用户占比超 60%越野爱好者复购率达 35%
渠道布局全国 500 + 超充站,8 家北京门店(含超级工厂店)北汽新能源全国服务网点超 300 家,北京地区覆盖核心商圈

五、未来趋势:技术竞赛与生态重构


  1. 小米汽车
    • 产品规划:2025 年底推出中大型纯电 SUV “昆仑”,搭载激光雷达和城市 NOA 功能,续航超 700 公里。
    • 全球化:计划 2025 年进入东南亚市场,依托小米海外渠道推广智能电动车。
    • 技术投入:2025 年研发预算超 200 亿元,重点突破固态电池和 L4 级自动驾驶。

  2. 北京汽车
    • 品牌升级:极狐品牌与华为合作深化,享界 S9 冲击 40 万 - 50 万元高端市场,对标蔚来 ET7。
    • 场景拓展:BJ40 增程推出 “丝路铁骑” 官改套件,强化越野文化属性,目标年销 5 万辆。
    • 政策红利:受益于 2025 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报废更新补贴 2 万元 / 台),加速替换燃油车市场。


总结:差异化竞争下的产业共生


小米汽车与北京汽车的关系已从早期的代工合作演变为技术互补、生态协同的竞合关系。小米以科技生态和全域技术突破重塑行业规则,北汽则通过场景化创新巩固细分市场优势。两者的竞争推动新能源汽车向智能化、高端化演进,而在供应链、政策红利等领域的合作,也为行业提供了 “跨界融合” 的范本。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的深化(如 L3 级自动驾驶法规落地),双方在技术路径和市场策略上的差异将进一步放大,但在充电网络、电池回收等领域的协同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