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定位与市场表现
- 性能标杆:作为小米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首款车型,SU7 Ultra 以 1.98 秒零百加速、1548 马力三电机四驱系统、350km/h 极速等参数,刷新了四门量产车的性能天花板。其原型车在纽北赛道创下 6 分 46 秒 874 的圈速,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成为当时纽北最速四门车。
- 价格策略:标准版指导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预售期定价 81.49 万元与实际发售价的差价,形成「价格锚定效应」,强化用户对「超值」的认知。
- 市场反响:上市 3 天订单破 1.9 万台,锁单超 1 万台,提前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用户群体中约 50% 来自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女性用户占比约 20%。
二、技术参数与性能表现
1. 动力系统
- 三电机四驱:搭载双 V8s(后轴)+ V6s(前轴)电机组合,最大功率 1138kW,峰值扭矩 1770N・m,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赛道模式下可解锁「排位赛模式」(1346 马力)和「耐力赛模式」(816 马力)。
- 电池与续航:
- 电池类型: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93.7kWh),支持 800V 高压平台,5.2C 充电倍率。
- 续航里程:CLTC 工况下提供 520-630 公里(不同配置差异),低温环境(-5℃)实测续航达成率约 60%-70%,选装碳纤维尾翼或半热熔轮胎可能进一步缩减续航。
- 充电效率:10%-80% 电量仅需 11 分钟(官方超充桩),第三方充电桩约 25 分钟。
2. 底盘与操控
- 悬挂系统: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独立悬挂,标配双腔空气弹簧与 CDC 电磁悬架,支持 10 段阻尼调节。竞速套装包含倍适登绞牙减振器,赛道调校提升极限操控。
- 制动系统: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 前六后四活塞 Akebono 卡钳,100-0km/h 制动距离 30.8 米,连续 10 次 180km/h 急刹无衰减。
- 空气动力学:全车碳纤维套件(前唇、尾翼、扩散器等),最大下压力 285kg,风阻系数 0.195Cd。
三、智能科技与豪华配置
1. 智能驾驶
- Xiaomi HAD 系统:L2 级辅助驾驶,支持「车位到车位」端到端自动驾驶,覆盖高速、城市道路及停车场场景。硬件包括 1 颗 128 线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12 颗超声波雷达,算力 508TOPS。
- 赛道功能:专属「赛道大师 APP」,支持圈速计时、赛道视频生成与分享,与全国 20 家顶级赛道合作。
2. 智能座舱
- 交互系统:16.1 英寸 3K 中控屏 + 56 英寸 HUD + 翻转式仪表屏,五屏联动,搭载澎湃 OS 系统,支持小米生态设备互联。
- 舒适性配置:Alcantara 材质运动座椅(带通风 / 加热 / 按摩)、25 扬声器杜比全景声、40W 车尾外置扬声器(模拟声浪)。
3. 个性化选装
- 外观:5 种配色(闪电黄、太空银等),碳纤维车顶、尾翼(固定式或电动升降)、锻造轮圈等。
- 内饰:碳纤维饰板、智能冰箱(2000 元选装)、24K 金碳纤维车标等。
四、售后服务与用户权益
- 质保政策:整车 5 年或 10 万公里,三电系统 8 年或 16 万公里,提供免费维修代步车、终身免费上门补胎、免费事故道路救援等。
- 专属服务:SU7 Ultra Club 会员权益(赛道日服务、车辆整备等),2V1 专属管家服务。
- 软件升级:已推送 OTA 升级,优化能量管理和第三方超充体验,未来计划新增端到端智驾功能。
五、用户评价与市场定位
- 媒体评价:
- 性能:「骨子里是超级跑车,但兼具家用舒适性」。
- 智能:「行业首个实现车位到车位智驾的性能车」。
- 豪华:「碳纤维与 Alcantara 材质营造百万级质感」。
- 市场定位:
- 竞品:对标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约 200 万元)、极氪 001 FR(75.9 万元),主打「性能平权」,以 50 万级价格提供超跑级体验。
- 目标用户:追求极致性能的科技爱好者、BBA 用户升级群体、赛道玩家。
六、争议与挑战
- 续航与能耗:低温环境下续航衰减明显,选装碳纤维尾翼可能减少 30-75 公里续航。
- 充电兼容性:第三方充电桩充电速度不及官方超充桩,部分用户反馈充电效率波动。
- 产能与交付:订单积压严重,提车等待时间长达 6-7 个月,欧洲市场预计 2027 年上市。
总结
小米 SU7 Ultra 以「性能 + 智能 + 豪华」的三重突破,重新定义了 50 万级纯电动车的价值标杆。其赛道级性能、端到端智驾与小米生态的深度整合,吸引了追求极致体验的高端用户。尽管在续航、充电兼容性等方面存在挑战,但其「百万级性能半价购」的市场策略已获得显著成功,成为 2025 年电动豪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