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型车与量产版的核心差异
- 性能定位
原型车专为赛道打造,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7 秒,最高车速超 350km/h,并配备全碳纤维车身、赛道专用制动系统和空气动力学套件,整车下压力达 2145kg。量产版虽保留三电机系统(1548 马力)和赛道级电池,但车身尺寸缩小至 5115mm,采用更克制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下压力降至 285kg,兼顾日常驾驶与赛道性能。
- 价格策略
原型车因技术成本极高,雷军曾调侃 “可能连他自己都买不起”。量产版则通过价格调整(预售价 81.49 万元→上市价 52.99 万元)吸引更广泛市场,2 小时内大定突破 1 万台,3 天销量超 1 万辆,提前完成年销目标。
- 市场定位
原型车旨在刷新纽北赛道记录(6 分 46 秒 874),确立技术标杆;量产版则瞄准 BBA 56E 用户(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50 万级定价策略成功吸引超半数 BBA 用户转网,女性车主占比约 20%。
量产版的市场表现与争议
- 销售数据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Ultra 订单已突破 1.9 万台,锁单超 1 万台,二手平台单日租金达 1500-3000 元,比肩劳斯莱斯等超跑。
- 技术争议
尽管性能参数碾压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纽北圈速快 20 秒),但部分行业人士认为其 “参数碾压” 背后缺乏传统豪车的品牌积淀,量产车仍需验证长期可靠性。
- 生态协同
小米 SU7 Ultra 深度整合米家生态,标配 Xiaomi HAD 端到端智驾系统,并与小米 15 Ultra 手机实现跨设备互联,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
价格对比与竞品分析
车型 | 售价(万元) | 零百加速(秒) | 续航(CLTC) | 核心亮点 |
---|---|---|---|---|
小米 SU7 Ultra 标准版 | 52.99 | 1.98 | 800+ | 三电机四驱、碳纤维车身 |
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 149 | 2.7 | 467 | 保时捷品牌溢价、PDCC 动态底盘 |
路特斯 EMEYA 繁花 | 80 | 2.78 | 600+ | 英国跑车基因、主动式尾翼 |
从对比来看,小米 SU7 Ultra 在性能参数上全面领先,但品牌溢价和豪华体验仍需时间积累。其定价策略既满足了技术发烧友对极致性能的追求,也通过 “价格腰斩” 吸引了注重性价比的高端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