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量产车型:技术与设计的双重突破
1. 小米 SU7 系列:性能与科技的标杆
- 定位与市场表现:
- SU7 标准版(21.59 万元起):CLTC 续航 700 公里,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主打高性价比。
- SU7 Ultra(52.99 万元起):定位豪华电动跑车,搭载三电机系统(1550 马力),0-100km/h 加速 1.97 秒,CLTC 续航 810 公里,配备碳陶瓷制动盘和主动空气动力学套件,纽北赛道圈速 6 分 45 秒 980。
- 销量: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系列累计交付超 18 万辆,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超 2 万辆,2025 年目标冲击 35 万辆。
- 核心技术:
- 超级电机:自研 HyperEngine V8s 电机转速达 27200rpm,功率密度 10.14kW/kg,超越特斯拉 Model S Plaid(20000rpm)。
- 智能底盘:采用小米智能底盘,支持 CDC 可变阻尼悬架和后轮转向,提升操控精准度。
- 智能驾驶:搭载 Xiaomi Pilot 系统,配备激光雷达、Orin 芯片(508TOPS 算力),支持城市领航辅助和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
2. 小米 YU7(御 7):高端 SUV 的新物种
- 定位与参数:
- 中大型纯电 SUV,售价 30-40 万元,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0-100km/h 加速 4.3 秒。
- 设计上融合轿跑与 SUV 元素,车身尺寸 4999×1996×1608mm,轴距 3000mm,风阻系数 0.24Cd。
- 技术亮点:
- CTB 一体化电池:电池包与车身底板整合,提升结构强度和续航效率。
- 生态联动:支持小米智能家居设备远程控制,车辆接近住宅时自动激活回家模式(如灯光、空调预设)。
二、技术突破:从底层研发到量产落地
1. 三电系统:性能与安全并重
- 电池技术:
- 标准版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 / 弗迪),SU7 Ultra 采用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能量密度达 200Wh/kg。
- 固态电池布局: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 “麒麟 5.0” 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500Wh/kg,计划 2025 年 Q4 应用于 SU7 Pro+,CLTC 续航 1200 公里。
- 电机与电控:
- 自研碳化硅高压平台,支持 800V 快充,12 分钟充电 80%(SU7 Ultra)。
- 电机效率达 98.11%,采用双向全油冷散热和 S 型立体油路设计,散热面积提升 100%。
2. 智能驾驶:全栈自研与场景化落地
- 硬件配置:
- SU7 Max 版配备 1 颗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算力 508TOPS。
- YU7 支持 XNGP 4.0 系统,实现高速领航、自动泊车和机械库位泊车。
- 算法创新:
- 自适应变焦 BEV:根据场景动态调整感知网格精度(0.05-0.2m),提升复杂路口通行能力。
- 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直接输出方向盘转角和加速指令,实现 “无图化” 城市领航。
3. 智能制造:工厂与产能布局
- 北京亦庄工厂:
- 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扩建后总产能 30 万辆,综合自动化率 91%,每 76 秒下线一台车。
- 采用 9100t 大压铸设备,后地板 72 个零件合一,重量减轻 17%,碳减排 352.53kg / 车。
- 武汉基地:规划占地 2000 亩,辐射华中市场,预计 2025 年启动建设。
三、生态整合:人车家全场景联动
1. HyperOS 智能座舱
- 跨端协同:
- 与小米手机、平板、智能家居深度联动,支持手机 NFC 钥匙、车机投屏、家庭设备远程控制。
- 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 支持连续对话、多指令执行和离线交互,唤醒成功率 98%。
- 硬件升级:
- 搭载骁龙 8295 芯片,座舱响应速度提升 3 倍,支持 5G 网络和 Wi-Fi 7。
- 56 英寸 HUD 抬头显示,集成导航、车速、智驾信息,减少视线转移。
2.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
- 场景化服务:
- 车辆接近住宅时自动开启空调、灯光;离开时关闭电器,实现 “无感交互”。
- 支持小米生态设备接入,如通过车机控制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
- 软件订阅:
- 计划对高阶智驾功能(如城市 NOA)推出付费订阅,欧洲市场包年费用或定为 599 欧元。
四、未来规划:全球化与技术前瞻
1. 国际市场拓展
- 欧洲市场:2025 年启动 “体验中心 + 线上预售” 模式,与 MediaMarkt 合作开设门店,计划 2027 年实现本地化生产(波兰 KD 工厂)。
- 中东与东南亚:强化电池冷却系统(应对 50℃高温)和极寒模式(-30℃续航损失≤22%),适配区域需求。
2. 技术储备
- 固态电池:2027 年计划量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50Wh/kg,支持 1000V 超充。
- AI 与大模型:投入 300 亿元研发 AI 技术,MiLM2 大模型提升智驾决策能力,实现 “车路云” 协同。
3. 概念车探索
- 设计理念:传闻中的 MX11 车型借鉴法拉利 Purosangue,采用溜背式 SUV 造型,米字型大灯和无框车门,主打 “科技运动美学”。
- 技术方向:可能搭载全息投影交互、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探索 “第三生活空间” 场景。
总结:小米汽车的差异化路径
小米汽车以 **“技术普惠”为核心,通过高性能硬件 **(如 V8s 电机、固态电池)、全栈自研算法(端到端智驾)和生态整合(HyperOS)构建竞争壁垒。其量产车型已在 20 万 - 50 万元市场站稳脚跟,未来将通过全球化布局和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AI 大模型)向高端市场渗透,同时以 “人车家全生态” 重塑用户出行体验。尽管尚未发布纯粹的 “概念车”,但其技术落地速度和生态协同能力已展现出对未来汽车形态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