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海车展动态与市场热度
- 缺席与热度并存
尽管雷军和小米 YU7 缺席 2025 上海车展,但小米展台仍吸引大量关注。车展期间,小米每日发放 5000 顶价值 129 元的限量棒球帽,不到 1 小时即被抢空,显示出品牌强大的线下号召力。官方解释雷军未参展是 “时间冲突”,而 YU7 则因 “以最好状态亮相” 为由推迟至 6-7 月上市。
- SU7 Ultra 会员服务
小米为 SU7 Ultra 首批会员推出限定礼盒,包含 1:43 合金车模、纽北成绩车牌等专属权益。会员年费 3999 元,可享赛道救援、存胎服务等特权,进一步强化高端用户粘性。
二、销量与交付进展
- 交付量持续攀升
2025 年第 16 周(4.14-4.20),小米 SU7 交付 7160 台,位列新势力第三,仅次于理想和零跑。其中标准版、Pro 版、Max 版交付量均超 2000 台,而 Ultra 版因产能问题仅交付 451 台。
- 订单积压严重
目前 SU7 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 47-50 周(约 11-12 个月),Pro 版和 Max 版分别为 45-48 周和 42-45 周。尽管销量强劲,但产能不足仍是主要瓶颈。
三、新车规划与技术突破
- SU7 Ultra 性能标杆
作为小米性能旗舰,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系统(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7 秒,CLTC 续航 620km,预售价 81.49 万元。其纽北赛道限量版计划于 2025 年 3 月交付,目标挑战保时捷 Taycan Turbo S。
- YU7 上市时间确认
小米官方否认 YU7 推迟上市,重申其将于 6-7 月正式发布。新车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轴距 3000mm,预计售价 30-40 万元。
- 增程 SUV “昆仑” 曝光
代号 “昆仑” 的增程 SUV 预计 2026 年推出,采用三排座椅布局,配备后轮转向系统,纯电续航或达 400 公里。该车将成为小米首款增程车型,主打家庭用户和户外场景。
四、供应链与产能布局
- 工厂扩建与产能提升
北京亦庄工厂二期计划 2025 年产能提升至 40 万辆 / 年,并新增 52 公顷用地。双班生产模式推进后,产能有望翻倍,缓解交付压力。
- 欧洲研发中心成立
小米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聚焦高性能车型调校,团队成员包括前宝马、法拉利赛道专家。该中心将支持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的研发,并为后续车型积累技术。
五、政策与市场策略
- 购车补贴加码
2025 年国家与地方新能源补贴政策叠加,小米 SU7 可享最高 2 万元报废更新补贴,部分城市置换补贴达 1.5 万元。例如,北京用户购买 SU7 标准版补贴后最低 17.83 万元。
- 智能驾驶争议
尽管小米 SU7 搭载自研 HyperMind 智驾系统,但用户反馈存在误识别、激光雷达故障等问题。例如,高速智驾时突发降速导致追尾、自动泊车功能异常等,引发对安全性的担忧。
六、生态整合与海外拓展
- 人车家互联
小米 SU7 支持与手机、智能家居的无缝联动,如空调预冷、扫地机器人同步启动等 27 项功能。澎湃 OS 车机系统实现跨设备协同,但智能驾驶技术仍依赖博世方案,与华为等对手存在差距。
- 欧洲市场试水
小米计划在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地试水销售,利用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切入高端新能源赛道。SU7 Ultra 填补欧洲高性能电车空白,但品牌溢价不足仍是挑战。
总结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呈现 “销量强劲但产能承压、技术突破伴随争议” 的特点。SU7 系列持续热销,YU7 和增程 SUV 的推出将完善产品矩阵,但智能驾驶可靠性和供应链管理仍是关键。欧洲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化战略的深化,而生态整合能否转化为市场优势,需观察后续车型的落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