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性能参数:百万级超跑的 “暴力美学”
- 动力系统
SU7 Ultra 搭载小米自研的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前轴 V6s 电机 + 双后轴 V8s 电机),综合输出功率达1548 马力,峰值扭矩1770 牛・米,零百加速仅需1.98 秒(不含起步时间),最高时速突破350km/h。这一数据不仅超越特斯拉 Model S Plaid(1.99 秒),更以342 元 / 马力的功率成本比,仅为保时捷 Taycan Turbo S 的 38%。
- 赛道级散热:电机立体油冷 + 双面液冷电池系统,每分钟散热 270 万焦耳,支持纽北赛道连续两圈高强度驾驶无衰减。
- 底盘与操控
- 纽北调校底盘:标配闭式双腔空气弹簧和高性能阻尼可变减振器,支持赛道级倍适登 EVO T1 绞牙避振(10 段调节),麋鹿测试成绩85km/h,刷新量产电车纪录。
- 制动系统:前六后四 Akebono 卡钳 + 碳陶瓷制动盘(前盘 430mm),100km/h 刹停距离仅30.8 米,连续 10 次制动无衰减。
二、设计与科技:空气动力学与智能生态的融合
- 外观设计
- 空气动力学套件:碳纤维固定尾翼(下压力 285kg)、主动扩散器及超大前铲,风阻系数优化至0.195Cd,兼具超跑美感与性能需求。
- 轻量化:全车 21 处碳纤维组件(总面积 5.5㎡),车顶采用 1.7㎡碳纤维材质,整车减重 57kg。
- 内饰与智能交互
- 赛道化座舱:黑黄撞色 Alcantara 面料 + 碳纤维饰板,运动座椅配备主动侧翼支撑与赛道刺绣,方向盘采用碳纤维 + Alcantara 包裹,12 点方向黄色回中标识。
- 智能系统:
- 车机: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运行 Xiaomi HyperOS 系统,支持 3 种模拟声浪与赛道大师 App(实时圈速分析、驾驶数据可视化)。
- 智驾:配备 3 颗激光雷达、12 颗摄像头与 5 颗毫米波雷达,支持无图城市 NOA 与代客泊车,独创 “AI 赛道教练” 可实时优化驾驶策略。
三、价格与市场:打破性能车 “阶级壁垒”
- 定价策略
- 标准版:52.99 万元(对比极氪 001 FR 的 76.9 万元、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的 179.8 万元)。
- 选装配置:竞速套装、碳纤维部件等选装件加价约 10 万元,但上市初期免费赠送。
- 市场表现
- 订单量:2025 年 2 月 27 日开启预售,10 分钟大定突破 6900 台,24 小时破 1.5 万台,远超保时捷、特斯拉等同级竞品全年销量。
- 交付周期:由于碳陶刹车、高转速电机等核心部件工艺复杂,现车交付周期长达 6.5-8 个月。
四、争议与挑战
- 续航与实用性
- CLTC 续航 630 公里,但赛道模式下电耗显著增加,频繁使用超跑模式可能导致续航焦虑。
- 2 米车宽 + 低底盘,在老小区停车存在困难。
- 品牌认知
- 尽管性能强劲,小米作为科技公司跨界造车,其品牌在传统豪华车市场的认可度仍需时间积累。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SU7 Ultra 的发布标志着小米正式跻身全球高性能车赛道,其 “性能平权” 策略(以四分之一价格提供保时捷级体验)正在重塑市场格局。未来,小米计划推出更多细分车型,如对标路虎揽胜的增程式 SUV YU9,进一步完善高端产品线。
总结:小米 SU7 Ultra 以极致性能、全域智能和颠覆性定价,为追求驾驶乐趣的消费者提供了 “既要超跑性能,又要日常实用” 的新选择。其成功不仅验证了小米的跨界整合能力,更预示着中国品牌在全球高端汽车市场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