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早期生态链与资本布局(2014-2020 年)
- 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小米自 2014 年起通过旗下投资机构(如顺为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布局汽车领域。例如:
- 整车企业:2015 年参与蔚来汽车 A 轮融资,2017 年投资小鹏汽车 A + 轮,早期投资金额超 10 亿元。
- 三电技术:投资宁德时代、赣锋锂电等电池企业,以及汇川技术、联合汽车电子等电机和电控企业,确保供应链稳定。
- 自动驾驶:2021 年以 7737 万美元收购深动科技(DeepMotion),整合其高精地图和定位技术,加速自动驾驶研发。
- 智能硬件与车载产品
小米生态链企业(如睿米科技、七十迈)推出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等产品,通过用户数据积累和硬件协同,为后续车联网生态奠定基础。
二、跨界造车的决策与筹备(2021 年)
- 战略决策与资源整合
2021 年 3 月,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首期投资 100 亿元,计划未来十年投入 100 亿美元。这一决策基于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判断,以及小米在智能手机、物联网、AI 等领域的技术积累。
- 技术储备与团队组建
- 核心技术:小米从成立初期就聚焦电机、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自研 HyperEngine 电机、CTB 一体化电池、9100T 超级大压铸技术等,形成全栈技术能力。
- 团队建设:招募超 3000 人研发团队,涵盖汽车行业资深工程师和科技公司人才,如原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刘宇、自动驾驶专家王劲等。
三、小米汽车的独立发展(2021 年至今)
- 自主研发与生态协同
- 整车制造:小米汽车坚持自主建厂,北京亦庄工厂于 2024 年 3 月投产,年产能 30 万辆,采用大压铸、CTB 电池一体化等创新工艺。
- 智能生态:依托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小米 SU7 内置小爱同学、支持智能家居互联,并搭载自研 HyperOS 系统,实现手机、汽车、家居无缝联动。
-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
- 首款车型 SU7:2024 年 3 月上市,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售价 21.59 万 - 29.99 万元,凭借 0.195Cd 风阻、800V 高压平台、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等亮点,上市首年交付超 13 万辆,成为现象级爆款。
- 技术突破: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搭载 V8s 超级电机,0-100km/h 加速 1.97 秒,计划挑战纽北赛道,展现性能与技术野心。
四、与行业的互动与竞争
- 合作与竞争并存
- 供应链合作: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合作,确保电池供应;与蔚来、小鹏、理想共建充电网络,提升补能效率。
- 生态竞争:小米凭借智能生态优势,与华为、特斯拉等争夺高端市场,同时通过性价比策略切入中端市场。
- 行业影响与未来目标
小米汽车的快速崛起重塑了行业格局,其 “技术自研 + 生态赋能” 模式被视为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融合的典范。雷军提出,小米计划用 15-20 年时间成为全球前五车企,并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崛起。
总结:小米汽车的 “前身” 本质
小米汽车的前身并非某一特定车企或项目,而是小米集团通过资本投资、技术积累、生态协同构建的跨界战略。其核心逻辑是:以智能手机和物联网为基础,通过自研技术和生态整合,向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延伸。这种 “无中生有” 的模式,既体现了小米对未来出行趋势的前瞻性判断,也反映了其在复杂产业链中整合资源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