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技术突破:三电系统与智能生态的双重颠覆
- 三电系统创新
小米 SU7 搭载碳化硅电控系统与 CTB 2.0 电池技术,实现系统能量密度 200Wh/kg,后驱版续航达 702km,四驱版双电机方案兼顾性能与能耗。其智能温控系统在北方冬季实测中,续航达成率较竞品高出近 10 个百分点,通过电机、电池、座舱三区独立控温技术解决低温衰减难题。
最新专利显示,小米研发的高压预充电路可利用高压电池为储能装置预充电,降低低压蓄电池负荷,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小米在电池回收领域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98% 的废旧电池实现再利用,并通过海星算法提升电池循环寿命至 1000 次后仍保持 90% 容量。
- 智能生态融合
小米 SU7/YU7 搭载澎湃 OS 车机系统,支持与小米智能家居、穿戴设备无缝联动。例如,用户可通过车内语音控制家中空调,或使用小米手表远程解锁车辆。其智能驾驶系统 Xiaomi Pilot 已实现 L3 级功能,配备激光雷达与 Orin-X 芯片,支持高速领航与自动泊车。
二、产品矩阵:从爆款车型到储能生态
- 智能电动汽车
- SU7 系列:定位中高端纯电轿跑,2025 年 3 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台,累计交付超 18 万台,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超 2 万台。SU7 Ultra 量产版售价 52.99 万元,搭载 800V 高压平台,在纽博格林赛道创下四门车最快圈速。
- YU7 SUV:内部代号 YU7 的中大型 SUV 工程样车曝光,采用溜背设计与 0.27Cd 超低风阻,支持个性化轮毂定制,预计 2025 年中上市。
- 储能产品布局
小米通过投资覆盖储能全产业链:
- 动力电池: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合作,投资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企业,2025 年动力电池产能目标达 500GWh。
- 便携储能:推出米家户外电源 1000Pro,采用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容量 1022Wh,支持 1000 次循环。
- 光储充检:联合宁德时代布局 “光储充检” 一体化充电站,集成光伏、储能、快充与电池检测功能。
- 氢能领域:投资湖南隆深氢能,布局燃料电池设备研发,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
三、市场表现:销量领跑与全球化扩张
- 国内市场
小米 SU7 2025 年一季度销量 75,869 辆,远超奥迪 A6L(45,148 辆)、奔驰 E 级(33,302 辆),成为中大型轿车市场冠军。其毛利率达 18.5%,高于特斯拉(17.9%),规模效应下成本优化显著。
- 全球化战略
小米计划 2027 年进军欧洲市场,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专注高性能电动车开发,并将 SU7 运动版引入欧洲。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占比预计达 15%。
四、未来规划:技术投入与生态协同
- 研发投入
2024 年小米研发支出 241 亿元,其中汽车领域专利超 1000 项,涵盖超电机 V8s、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2025 年计划推出 800V 高压平台车型,并加速半固态电池量产。
- 生态协同
小米生态链企业中,华星光电供应车载柔性 OLED 屏,九号公司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石头科技参与智能座舱研发。未来将通过 10,000 家 MiHome 门店整合汽车、智能家居、储能产品销售。
- 可持续发展
小米在 SU7 车身中使用海洋废弃渔网回收塑料,占比超 50%,并通过生物基材料减少碳排放。其电池回收网络年处理电子废弃物 12,260 吨,目标 2025 年提升至 38,000 吨。
总结:跨界者的降维打击
小米凭借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生态协同能力与供应链管理经验,正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掀起变革。其 “高配低价” 策略与智能生态优势,不仅重塑了中高端市场格局,更推动行业研发节奏提速。随着储能业务的拓展与全球化布局的深化,小米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实现 “人车家储” 全场景覆盖,成为智能出行时代的标杆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