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布局已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生态体系,覆盖整车制造、充电网络、供应链协同、技术研发及全球化拓展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其核心合作方向及最新动态的深度解析:
一、整车制造与生产合作
1. 自主生产主导
- 自建工厂:小米汽车北京亦庄超级工厂是其核心生产基地,一期年产能规划 15 万辆,二期扩建后将进一步提升至 30 万辆。工厂采用全自动化产线,涵盖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工艺,700 余台机器人实现 100% 自动化生产,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
- 生产模式:采用 “前店后厂” 模式,工厂店与生产线一体化,用户可直接在工厂体验、交付车辆,缩短交付周期并增强用户信任。
2. 代工合作探索
- 早期洽谈:曾与北汽蓝谷、江淮汽车等车企探讨代工合作,但目前已转向自主生产。2024 年北京车展期间,小米与北汽蓝谷的合作传闻未获官方确认,实际产能由自建工厂支撑。
二、充电网络与用户服务合作
1. 与 “蔚小理” 的补能网络融合
- 合作范围:小米汽车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网络合作,整合超 1.4 万个蔚来充电桩、9000 个小鹏充电桩及 6000 个理想充电桩,用户可通过小米充电地图实时查询动态数据并扫码充电。
- 技术兼容:与小鹏合作支持即插即充,与蔚来、理想合作扫码充电,覆盖全国主流城市,缓解用户充电焦虑。
2. 第三方充电网络测试
- 兼容性测试:小米 SU7 累计测试 148 个品牌、2000 款充电桩,充电兼容性达 99% 以上,行业领先。
三、供应链深度协同
1. 电池与动力系统
- 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Max/Pro 车型提供三元锂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平台,5 分钟充电 220 公里。双方联合开发 “电电增程” 技术,使小米 SU7 续航突破 1500 公里,开创纯电车型无油箱长续航先例。
- 比亚迪弗迪电池:供应磷酸铁锂电池,覆盖 SU7 标准版,73.6kWh 电池支持 620 公里续航。
- 其他供应商:珠海冠宇、蜂巢能源、赣锋锂电等参与电池组件研发,汇川技术提供高功率驱动电机,联合电子供应电机控制器。
2. 智能驾驶与座舱
- 英伟达:供应 Orin 芯片,支持高阶智驾算力,搭载于 SU7 Max 车型。
- 德赛西威:独家供应 16.1 英寸 OLED 屏及芯片模组,与高通 8295 芯片深度适配,优化人机交互。
- 博世 / 采埃孚:提供 ABS、CDC 减震器及悬架系统,提升操控性能。
3. 底盘与车身
- 拓普集团:供应空气悬挂及底盘部件,单车价值 5000-8000 元。
- 华域汽车:提供内饰件、传动轴等,无锡振华 / 模塑科技供应一体化压铸车身部件,轻量化铝合金材料减少焊接点。
四、技术研发与投资布局
1. 核心技术合作
- 与比亚迪协同创新:双方联合开发智能驾驶、车载系统,比亚迪为 SU7 Ultra 提供高性能电池及碳纤维轻量化技术,冲击高端市场。
- 宁德时代 “电电增程”:通过双核电池架构实现纯电车型 1500 公里续航,小米 SU7 为首发车型。
2. 投资生态链企业
- 整车领域:顺为资本参与蔚来 A 轮、小鹏 A + 轮融资,小米集团投资小鹏 C 轮,雷军个人投资理想 L6。
- 供应链与自动驾驶:投资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几何伙伴(算法)、黑芝麻智能(芯片)等企业,覆盖感知、计算、执行全链条。
五、销售渠道与全球化拓展
1. “直营 + 授权” 双模式
- 直营交付中心:在 29 个头部城市建立 “一城一店” 交付中心,集销售、交付、服务于一体,北京工厂店为全国最大门店。
- 授权经销商:与 14 家百强经销商合作,引入汽车商圈 2S 店及小米之家生态融合店,利用小米线下渠道快速铺开市场。
2. 欧洲市场布局
- 慕尼黑研发中心:设立欧洲研发中心,团队聚焦性能调校及未来车型研发,计划孵化汽车设计中心。
- 出海筹备:启动欧洲销售体系调研,优先试水西班牙、德国、法国,引入宝马等车企高管加速全球化。
六、生态协同与行业影响
1. “人车家全生态” 融合
- 智能互联:小米澎湃 OS 系统实现手机、汽车、家居数据互通,SU7 支持手机遥控、智能家居联动。
- 生态链产品:睿米(车载设备)、泽景电子(HUD)等生态链企业提供配套,提升用户体验。
2. 行业标杆意义
- 充电网络开放:与 “蔚小理” 的合作推动车企自建充电网络互联互通,促进行业标准化。
- 技术普惠:宁德时代 “电电增程” 技术向吉利、奇瑞等 30 家车企开放,2025 年或成普及元年。
总结:小米的合作战略逻辑
小米通过 “自主生产 + 供应链深度绑定 + 生态投资” 的三维模式,构建了从电池、芯片到整车制造的垂直整合能力。其合作重心从早期代工探索转向技术协同与生态扩张,未来将依托全球化布局与生态链优势,在智能汽车赛道持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