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销售与服务网络的深度覆盖
作为吉林省汽车产业的核心城市,长春已成为小米汽车在东北地区的战略支点。2025 年 2 月 22 日,吉林省首家小米汽车交付中心在长春汽开区景阳大路正式开业。该交付中心总面积近 7000 平方米,集车辆展示、试驾体验、售后服务于一体,配备专业团队提供从销售到维修的全周期服务。此外,2024 年 11 月开业的硅谷大街销售服务中心(吉林省首家 2S 店)进一步完善了长春市场的服务网络,门店设置新车展厅、智能生态体验区及售后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 “人车家全生态” 的沉浸式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长春交付中心特别展示了小米 SU7 Ultra 纽北赛道版等高端车型,其 6 分 46 秒 874 的纽北圈速记录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亮点。截至 2025 年 3 月,长春市场已累计交付超过 2000 台小米汽车,其中 SU7 Ultra 占比约 35%,显示出本地消费者对高端智能汽车的旺盛需求。
二、政策支持与区域市场策略
长春作为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其新能源汽车政策为小米汽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25 年,长春市推出市级购车补贴,购买小米 SU7 等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可享受最高 6000 元的补贴,叠加绿园区等区级政策后,单车补贴总额可达 1 万元以上。此外,吉林省置换更新补贴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新能源车型最高可获 1.5 万元置换补贴,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小米汽车针对长春市场的特殊性,还推出了冬季性能优化方案。通过升级电池热管理系统、优化电机低温性能及标配方向盘加热等配置,SU7 在 - 30℃环境下的续航衰减较同类车型降低约 15%,充电效率提升 20%,有效解决了东北地区用户的冬季用车痛点。
三、供应链与产业协同效应
尽管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年产能 30 万辆),但长春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其供应链体系为小米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汽集团旗下的富奥股份、长春海拉车灯等企业已成为小米汽车的二级供应商,分别提供底盘部件和智能车灯系统。此外,长春周边的宁德时代吉林基地(年产能 50GWh)为小米 SU7 提供磷酸铁锂电池,确保了东北地区的电池供应稳定性。
在产业协同方面,小米汽车与长春汽开区管委会建立了政企协同机制,通过 “靠前服务 + 全周期护航” 模式,快速推进交付中心建设及供应链本地化。例如,在交付中心选址过程中,管委会协调多部门联动,将工商注册、施工许可等审批时间压缩至 15 个工作日,较常规流程缩短 60%。
四、市场表现与未来展望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在全国中大型轿车市场以 2.72 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而长春作为东北地区的核心市场,贡献了约 8% 的销量。尽管本地竞品如红旗 E-QM5 仍占据销量榜首,但小米汽车凭借智能驾驶技术(如端到端城市领航辅助)和生态整合能力(如与小米智能家居无缝联动),正在逐步抢占市场份额。
未来,小米汽车计划在长春新增 2-3 家交付中心,并深化与本地充电运营商的合作,目标在 2025 年底前实现城区 3 公里充电圈全覆盖。同时,针对东北地区冰雪路况,小米正在测试雪地模式 2.0,通过 AI 算法优化四驱系统扭矩分配,进一步提升车辆在极端环境下的操控性。
总结
长春作为小米汽车在东北地区的战略枢纽,其布局体现了 “销售服务本地化、政策红利最大化、供应链协同高效化” 的特点。随着二期工厂(北京亦庄)在 2025 年 6 月投产,小米汽车的产能瓶颈将逐步缓解,长春市场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迎来销量爆发。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小米汽车不仅能享受政策补贴和本地化服务,更能体验到 “科技平权” 理念下的智能出行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