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产品矩阵:从性能轿车到高端 SUV 的全面布局
- 小米 SU7 系列:定义 “性能智能标杆”
- 基础款(21.59 万 - 29.99 万元):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CLTC 续航最高 800 公里,支持城市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智能驾驶功能,已实现全量推送。2024 年累计交付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 30 万辆。
- SU7 Ultra(52.99 万 - 81.49 万元):2025 年 2 月上市,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7 秒),配备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支持超 350km/h 极速。其赛道性能尤为突出,上海国际赛车场圈速 2 分 09 秒 944,打破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纪录。纽北限量版计划 2025 年挑战量产车圈速榜,团队由前宝马、法拉利专家组成,专注赛道技术下放。
- 首款 SUV 车型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轴距 3000mm,搭载双电机系统(691 马力),磷酸铁锂电池续航 820 公里。
- 设计:延续 SU7 家族风格,配备隐藏式门把手、碳纤维车顶及黄色刹车卡钳,内饰采用红白双拼色设计,副驾支持零重力模式。
- 技术:搭载澎湃 OS 智能座舱,支持 “人车家” 生态联动,计划搭载 L3 级自动驾驶功能。
二、技术突破:智能化与性能的双重进击
- 自动驾驶:从 L2 到 L3 的跨越
- SU7 Max 版:2025 年 4 月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硬件支持城市领航、自动过闸机等功能,算法采用 BEV+Transformer + 占用网络技术,感知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 研发投入:累计投入超 55 亿元,团队规模扩至 2000 人,测试里程超 1000 万公里,计划 2025 年实现 L4 级技术储备。
- 三电技术:赛道基因与量产结合
- 电机:V8s 电机转速 27200rpm,功率密度 10.14kW/kg,性能参数行业领先,已搭载于 SU7 Ultra。
- 电池: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支持 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CTB 电芯倒置技术提升安全性,冬季续航衰减率降低至 15%。
- 电控:自研碳化硅高压平台(871V),支持 800V 超充,电池包厚度仅 120mm,集成效率 77.8%。
三、市场策略:高端化与全球化并行
- 国内市场:高端化破局
- 价格定位: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起售,吸引 50% 来自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的用户,女性占比约 20%。
- 销量表现:2024 年交付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 30 万辆,SU7 Ultra 上市 3 个月大定破 1.9 万台,提前完成年销目标。
- 海外布局:欧洲与韩国的试水
- 欧洲: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专注赛道性能调校,计划 2025 年在西班牙、德国、法国试水销售,利用小米手机在欧洲 18% 的市场份额提升品牌认知。
- 韩国:2025 年 1 月成立子公司,业务范围含汽车销售,但尚未公布具体车型或时间。
四、挑战与争议:安全与品牌认知的考验
- 安全事件:高速爆燃引发信任危机
- 3・29 事故:2025 年 3 月,SU7 标准版在 NOA 模式下碰撞后起火致 3 人死亡,暴露纯视觉方案(无激光雷达)的局限性,小米回应称 “非自燃”,但未完全消除公众疑虑。
- 应对措施: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调查,加强用户教育,计划 2025 年将 L3 级功能使用场景限制在封闭高速。
- 品牌认知:从 “性价比” 到 “高端化” 的转型
- 国内:SU7 Ultra 的赛道成绩与高端配置提升了品牌形象,但部分用户仍质疑其溢价能力。
- 海外:在欧洲面临 BBA 品牌壁垒,需通过赛道技术(如纽北圈速)建立差异化认知。
五、政策与生态:补贴与生态协同
- 政策支持: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转向充电费用(个人最高 1600 元)和运营服务,小米 SU7 可叠加地方补贴(如海南、河北等地),综合优惠最高达 2 万元。
- 生态整合:澎湃 OS 实现手机、车机、家居设备无缝连接,200 家线下门店提供 “线上预约 + 线下交付” 服务,用户社群运营提升品牌黏性。
总结:小米汽车的 “技术破局” 与 “生态护城河”
小米汽车通过性能标杆(SU7 Ultra)、智能化迭代(L3 级自动驾驶)和生态协同(澎湃 OS),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建立差异化优势。然而,安全事件与品牌高端化仍需时间验证。未来,随着 YU7 上市与欧洲市场的拓展,小米能否在全球竞争中持续突围,将取决于技术落地速度与用户信任的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