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车载互联领域的布局已形成多维度、跨生态的解决方案,覆盖了从手机到汽车、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路支持。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小米汽车的车载互联能力
作为小米智能出行的核心载体,小米汽车(如 SU7 系列)在车载互联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 自研澎湃智能座舱系统
基于小米澎湃 OS 打造的智能座舱,实现了 “人车家全生态” 的深度融合。核心功能包括:
- 无感连接:主驾落座后,手机与车机自动连接,无需手动操作。
- 五屏联动:16.1 英寸中控屏、7.1 英寸仪表屏、56 英寸 HUD 抬头显示及后排拓展屏(需外接小米平板)可实现内容无缝流转。
- 应用原生体验:手机应用可一键 “PIN” 到车机桌面,保持与手机一致的操作逻辑,例如导航、音乐等功能支持双指缩放和多任务切换。
- 车家互联:通过米家 APP 设置地理围栏,接近小区时自动激活回家场景(如开启空调、解锁车库);车内可直接调用家庭摄像头查看安防情况。
- 对主流车载协议的兼容
小米汽车在保持自研系统优势的同时,也兼顾了第三方生态的兼容性:
- CarPlay:支持无线连接,苹果用户可通过 CarPlay 使用地图、电话等基础功能,但部分用户反馈体验不如自研系统流畅。
- Android Auto:通过 USB 或 Wi-Fi 连接,小米手机用户可在车机上使用谷歌地图、音乐等应用,支持语音控制和触控操作。
- HiCar:需通过第三方应用实现部分功能(如导航、音乐投射),但完整服务体验仍需依赖华为设备。
- 生态拓展能力
小米汽车预留了多处拓展接口,支持物理按键、平板等外设接入,并兼容 1000 + 米家设备(如空气净化器、摄像头),实现 “移动智能家居” 的体验。
二、小米手机的跨品牌车载互联支持
即使不使用小米汽车,小米手机也能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车载互联:
- 小米 CarWith 2.0
作为跨平台车联解决方案,CarWith 2.0 已覆盖宝马、奔驰、奥迪、吉利、零跑等 1400 + 车型(2600 万台车辆),支持以下功能:
- 安全交互:通过 USB 或 Wi-Fi 连接车机后,可在车载屏幕上使用手机应用(如导航、音乐),并支持语音控制和隐私保护。
- 多系统兼容:同时支持 Android 和 iOS 设备,覆盖 95% 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
- Android Auto
小米手机可通过官方应用连接支持 Android Auto 的车机,实现地图导航、音乐播放、电话接听等功能,尤其适合海外用户或使用谷歌生态的场景。
- HiCar(有限支持)
小米手机需安装 HiCar 应用并通过 USB 连接支持该协议的车辆,可实现基础功能(如导航、音乐),但部分高级服务(如远程控车)仍受限制。
三、小米生态链的协同体验
小米的车载互联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生态产品深度联动:
- 智能家居控制
通过车机或手机 APP,用户可远程控制家中的空调、灯光、门锁等设备,例如在回家途中提前开启空调。 - 穿戴设备联动
小米手环 / 手表可作为车钥匙使用,靠近车辆自动解锁;运动数据(如心率)还可与车载健康监测系统联动。 - 语音助手整合
小爱同学支持五音区语音交互,后排乘客也能精准唤醒,实现导航、音乐播放、车窗控制等操作,且涉及驾驶安全的指令仅主驾可生效。
四、用户反馈与未来展望
- 优势与不足
- 自研系统体验领先:澎湃智能座舱的流畅度和生态整合能力获得用户认可,部分用户认为其已超越 CarPlay。
- 跨品牌兼容性待提升:HiCar 等第三方协议的支持仍不够完善,苹果用户对 CarPlay 的功能局限性存在抱怨。
- 未来升级方向
小米计划通过 OTA 持续优化车载系统,例如增强端到端智能驾驶功能、扩展米家设备的联动场景,并可能在 2025 年推出新一代 CarWith 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跨品牌兼容性。
总结
小米的车载互联已形成 “自研系统为主、第三方协议为辅、生态链协同” 的立体布局:
- 小米汽车用户可享受无感连接、五屏联动、车家互联等旗舰体验。
- 非小米汽车用户可通过 CarWith 2.0 或 Android Auto 实现跨品牌兼容。
- 生态链用户能通过小米手机、手环、智能家居等设备构建全场景智能出行体验。
无论是技术深度还是覆盖广度,小米在车载互联领域的表现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尤其适合追求生态整合和性价比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