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18:31:53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商体系呈现多元化布局,覆盖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大技术路线,并通过双供应商策略保障产能与技术灵活性。以下是基于最新公开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电池供应商


1. 宁德时代(CATL)


  • 技术路线:三元锂电池(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低成本)
  • 车型覆盖
    • SU7 Max/Pro:搭载 101kWh 三元锂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平台,续航超过 800km。
    • SU7 Ultra:采用定制化 “金麒麟” 三元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255Wh/kg,支持 4C 超充(15 分钟补能 350km)。
    • 标准版 SU7:2024 年 5 月起新增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与比亚迪弗迪电池随机分配,续航均为 700km。

  • 合作深度:宁德时代不仅提供电芯,还参与小米自研的 CTB(Cell to Body)技术,实现电池包与车身一体化设计,提升安全性与空间利用率。

2. 比亚迪弗迪电池


  • 技术路线: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 车型覆盖
    • 标准版 SU7:初始搭载 73.6kWh 刀片电池,CLTC 续航 668km,后续与宁德时代共享供应。
    • YU7:2025 年申报的新款车型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达 830km。

  • 技术特点:刀片电池通过长电芯阵列设计提升体积利用率(66%),且支持左右侧泄压,无需电芯倒置技术。

二、供应链策略与技术创新


1. 双供应商机制


  • 产能保障:标准版 SU7 同时采用宁德时代和弗迪电池,避免单一供应商依赖。例如,2024 年因订单激增,宁德时代新增为磷酸铁锂供应商,月产能提升至 320 块 PACK(小米自行封装)。
  • 技术互补:三元锂电池主攻高性能市场(如 SU7 Max/Pro),磷酸铁锂电池覆盖中低端车型(如标准版 SU7),形成差异化竞争。

2. 自研与合作并行


  • 电池封装(PACK):小米自建 PACK 生产线,采用宁德时代和弗迪的电芯进行模块化组装,实现定制化热管理与安全设计。
  • 前沿技术布局
    • 固态电池:投资云山动力,研发大圆柱固态电池,计划 2026 年量产。
    • 钠离子电池:与赣锋锂电合作,探索低成本、高安全性的钠电技术。
    • 电池回收:参股瑞隆科技,构建闭环回收体系,目标 2030 年电池材料循环利用率超 95%。


三、其他关键供应商


1. 珠海冠宇


  • 角色:供应小型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用于小米汽车的 12V 低压电池。

2. 蜂巢能源


  • 合作方向:联合开发短刀磷酸铁锂电池,适配入门级车型,计划 2025 年下半年量产。

3. 中创新航


  • 技术贡献:提供 CTP 无模组电池方案,支持小米汽车的标准化生产与成本控制。

四、技术差异化与用户体验


1. 安全设计


  • 电芯倒置技术:SU7 Max/Pro 的三元锂电池采用宁德时代 CTB 技术,将电芯泄压阀朝下,极端情况下能量向底盘释放,保障乘员舱安全。
  • 热失控防护:全系电池包标配 “防弹涂层”,耐穿刺性能提升 10 倍,通过 350mm 深坑刮底、70km/h 碰撞等极端测试。

2. 智能化管理


  • BMS 系统: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分别提供定制化电池管理方案,支持 AI 预测电池寿命、动态调整充电策略。
  • 车云协同:小米自研的 “澎湃能源管理系统” 通过云端大数据优化电池能耗,冬季续航提升 15%。

五、供应链稳定性与产能规划


  • 产能布局:宁德时代在宜春、溧阳的工厂为小米汽车预留年产能 50GWh,弗迪电池在西安、重庆的基地年产能超 30GWh。
  • 本地化生产:小米北京工厂的 PACK 车间实现双班满产,年产能约 10 万辆,满足 SU7 系列初期交付需求。
  • 应急机制:与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建立备用供应链,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或地缘政治风险。

总结


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链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弗迪为核心,通过双供应商策略、自研 PACK 技术及前沿技术投资,构建了覆盖性能、成本与安全的立体化体系。未来,随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的落地,其供应链将进一步向多元化与自主可控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