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 上市公司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9 01:47:48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关于小米汽车与上市公司的关联,目前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小米汽车作为小米集团(股票代码:01810.HK)的核心业务板块,尚未独立上市;二是其供应链中涵盖了众多 A 股、港股及美股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在动力电池、智能驾驶、零部件制造等领域与小米汽车深度绑定。以下从上市状态、供应链布局及市场动态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小米汽车上市状态:仍属小米集团核心业务,未独立分拆


  1. 小米集团整体上市框架
    小米汽车自 2021 年启动造车计划以来,始终作为小米集团(港股代码:01810)的「创新业务分部」运营。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业务尚未分拆为独立上市公司,其财务数据(如营收、毛利率、亏损情况)均合并计入小米集团财报。例如,2024 年小米汽车业务营收 328 亿元,毛利率 18.5%,虽仍处于亏损阶段,但亏损幅度已从 2024 年三季度的 15 亿元收窄至四季度的 7 亿元。
  2. 分拆上市可能性
    市场曾多次猜测小米汽车可能分拆上市,但目前无官方计划披露。从行业惯例看,新能源车企独立上市需满足较高的营收规模(如蔚来、小鹏上市前年营收均超百亿)和稳定的毛利率(特斯拉上市时毛利率约 20%)。小米汽车 2024 年营收已达 328 亿元,毛利率 18.5%,接近行业平均水平,但考虑到其仍处于产能爬坡期(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分拆上市可能需待 2026 年盈亏平衡后。

二、小米汽车供应链:78 家 A 股上市公司深度参与,覆盖全产业链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涉及超过 78 家 A 股上市公司,覆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车身制造、热管理等关键环节。以下为核心环节及代表性企业:

(一)动力电池与能源系统


  1. 宁德时代(300750.SZ)
    • 角色:独家供应小米 SU7 Ultra 的麒麟三元锂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技术,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超 30%。
    • 财务表现:2024 年营收突破 5000 亿元,净利润超 600 亿元,小米汽车贡献其新能源汽车电池业务约 15% 的收入。

  2. 比亚迪(002594.SZ)
    • 角色:为小米 SU7 低配版提供磷酸铁锂电池,供应链协同效应显著。
    • 合作亮点:比亚迪与小米在电池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例如共享刀片电池生产工艺。


(二)智能驾驶与电子系统


  1. 德赛西威(002920.SZ)
    • 角色: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技术覆盖车规级芯片与算法。
    • 技术优势:其智能座舱产品支持多屏互动、语音识别等功能,适配小米澎湃 OS 系统。

  2. 禾赛科技(未上市)
    • 角色:激光雷达供应商,小米通过投资布局其智能驾驶技术。
    • 产品应用:小米 SU7 Max 搭载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具备 200 米探测距离,支持城市 NOA 功能。


(三)车身与零部件制造


  1. 祥鑫科技(002965.SZ)
    • 角色:独家供应 SU7 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切入轻量化赛道,墨西哥基地覆盖北美出口需求。
    • 产能规划:2025 年产能预计达 50 万套,其中 30% 用于小米汽车。

  2. 模塑科技(000700.SZ)
    • 角色:参股公司北汽模塑(持股 49%)为小米汽车供应保险杠、防擦条等装饰件,单车价值量 1000-5000 元。
    • 财务表现:2023 年前三季度营收 61.18 亿元,同比增长 13.81%,小米业务贡献约 20% 的收入。


(四)热管理与底盘系统


  1. 奥特佳(002239.SZ)
    • 角色:供应热管理零部件,子公司空调国际为特斯拉供应商,技术复用性强。
    • 合作进展:2024 年获小米汽车热管理系统定点,预计 2025 年配套量达 15 万套。

  2. 银轮股份(002126.SZ)
    • 角色:独供热管理系统,适配 800V 高压平台,2024 年净利润预增 50%+。
    • 技术优势:其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可提升冬季续航约 15%。


三、市场动态:小米汽车销量攀升,供应链企业业绩受益


  1. 小米汽车市场表现
    • 销量数据:2024 年累计交付 13.72 万辆,2025 年 2 月销量 23728 辆,连续五个月超 2 万辆,C 级车市场份额达 8.13%,排名第一。
    • 车型布局:2025 年 6-7 月将推出首款 SUV 车型 YU7,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续航 820 公里,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

  2. 供应链企业业绩增长
    • 宁德时代:2024 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超 400GWh,小米汽车订单占比约 5%。
    • 德赛西威:2024 年智能座舱业务营收增长 60%,小米汽车贡献约 10% 的收入。
    • 祥鑫科技:2024 年净利润增长 80%,一体化压铸业务毛利率提升至 25%。

  3. 风险提示
    • 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持续,小米汽车需平衡销量与毛利率(2024 年毛利率 18.5%,目标 20%+)。
    • 供应链波动: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影响交付节奏。


四、投资逻辑:关注核心供应商与技术壁垒


  1. 动力电池:宁德时代(全球龙头)、比亚迪(垂直整合优势)。
  2. 智能驾驶:德赛西威(域控制器)、禾赛科技(激光雷达)。
  3. 轻量化:祥鑫科技(一体化压铸)、星源卓镁(镁合金部件)。
  4. 热管理:奥特佳(空调系统)、银轮股份(集成热管理)。

总结


小米汽车作为小米集团的战略业务,虽未独立上市,但其供应链已深度融入资本市场。投资者可通过布局上述核心供应商,分享小米汽车销量增长红利。未来需关注小米汽车产能释放、技术创新(如固态电池、L4 级自动驾驶)及分拆上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