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无人驾驶概念股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9 02:50:30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布局涉及多个产业链环节,其合作伙伴及相关上市公司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核心传感器与感知系统


  1. 禾赛科技(HSAI.US/ 禾赛光电)
    作为全球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是小米 SU7 的核心供应商,2024 年为其供应了约 10 万颗激光雷达。其 AT128 产品通过降维应用,适配 L2 + 级市场,预计 2025 年营收将达 30-35 亿元。小米 SU7 事故后,激光雷达的重要性被市场重新评估,禾赛科技作为技术领先者,市场份额和业绩增长预期明确。
  2. 速腾聚创(2498.HK)
    速腾聚创是小米投资的 4D 毫米波雷达供应商,2024 年交付量超 54 万台,市占率 33.5% 全球第一。其 M1 激光雷达已搭载于小米 SU7 Max 版,支持城市 NOA 功能。公司通过架构优化将单颗雷达成本降至 200 美元以内,推动激光雷达从高端选配向标配普及。
  3. 星网宇达(002829.SZ)
    为小米提供 IMU(惯性测量单元)及无人驾驶测试服务,是小米汽车供应链中的核心部件级供应商。IMU 作为定位系统的关键组件,在复杂环境下提升导航精度,间接支持小米智驾系统的可靠性。

二、智能驾驶芯片与算法


  1. 黑芝麻智能(02533.HK)
    小米通过长江产业基金领投其 C 轮融资,成为重要股东。黑芝麻的华山 A1000 芯片已搭载于领克、吉利银河等车型,支持 L2 + 级自动驾驶,2024 年营收同比增长 51.8%。市场预期其武当 C1200 跨域芯片可能与小米联合研发,适配小米 SU7 的高阶智驾需求。
  2. 德赛西威(002920.SZ)
    传闻参与小米智能座舱系统供应,其域控制器产品在国内市占率 35%,2024 年 Q1 净利润 3.85 亿元。德赛西威的 IPU04 域控制器支持多传感器融合,可能与小米的自动驾驶算法形成协同。
  3. 四维图新(002405.SZ)
    作为小米重要合作伙伴,四维图新提供高精地图服务,覆盖全国 30 万公里高速,毛利率 70%。其地图数据更新速度行业领先,是小米智驾系统的基础支撑。

三、执行与控制系统


  1. 凯众股份(603037.SH)
    通过子公司炯熠电子与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合作,开发线控制动产品。线控制动是智能驾驶的关键执行部件,凯众股份的技术立项和样品试制进展显示其在该领域的潜力。
  2. 伯特利(603596.SH)
    线控制动国内市占率超 40%,全球唯二能量产 EMB 线控制动的企业之一。虽然未直接提及与小米合作,但其技术实力可能成为小米未来供应链的备选。

四、生态链与投资标的


  1. 纵目科技(未上市)
    小米参股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专注于 L4 级技术,2024 年为长安汽车等车企提供 Amphiman 3000 解决方案。其自动泊车系统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二,可能为小米汽车的代客泊车功能提供支持。
  2. 几何伙伴
    小米投资的自动驾驶算法公司,提供高级驾驶辅助功能,适配小米 SU7 的城市 NOA 需求。

五、风险与市场动态


  1. 技术路线争议:小米 SU7 事故后,市场对纯视觉方案的可靠性产生质疑,激光雷达概念股(如禾赛、速腾)短期涨幅显著。投资者需关注小米未来是否调整传感器配置。
  2. 政策与监管:工信部对智能驾驶宣传的收紧可能影响行业估值,车企需更注重技术落地而非营销话术。
  3. 竞争格局:地平线、英伟达等芯片厂商与小米的潜在合作可能分流现有供应商份额,需跟踪小米自研芯片进展。

六、总结与建议


  • 核心标的:禾赛科技(激光雷达)、速腾聚创(毫米波雷达)、凯众股份(线控制动)、黑芝麻智能(芯片)。
  • 关注方向:激光雷达渗透率提升、线控制动国产化替代、小米自研算法与合作伙伴的协同效应。
  •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供应链竞争加剧、政策监管变化。

小米计划 2025 年投入 35 亿元研发智驾,目标进入第一阵营,其合作伙伴有望受益于技术落地和销量增长。但需注意,无人驾驶产业链估值受市场情绪影响较大,投资者应结合公司基本面和行业趋势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