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目前已有明确的增程式电动车规划,首款增程车型为代号 “昆仑” 的中大型 SUV,预计 2026 年上市。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增程车型的规划与定位
- 车型信息
- 代号与命名:内部代号为 “昆仑”,可能命名为YU9或N3,定位中大型增程 SUV。
- 发布时间:预计 2026 年正式上市,基于小米第二代平台打造。
- 价格区间:
- 入门版:起售价或低至15 万元,主打家庭用户和性价比市场。
- 中高端版:定位 30-40 万元,对标理想 L9、问界 M9 等车型,提供六座布局和高阶智驾功能。
- 产品特点
- 空间设计:车身尺寸超 5 米,轴距超 3 米,采用三排六座布局,方正造型提升空间利用率,尾部配备大尺寸后车窗和蚌壳式尾门。
- 智能配置:车顶搭载激光雷达,支持城市 NOA、高速领航等高阶智驾功能;车内配备 HyperOS 智联系统和骁龙 8295 芯片,延续小米生态优势。
- 动力系统:
- 增程器:搭载 1.5T 发动机(可能为东安或自研),发电效率提升,解决续航焦虑。
- 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超 400kW,纯电续航约 4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500 公里,支持直流快充。
- 后轮转向:配备后轮转向系统,提升操控灵活性,转弯半径与紧凑型车相当。
二、技术细节与供应链
- 增程系统
- 技术路线:采用 “发动机发电 + 电机驱动” 模式,城市通勤可纯电行驶,长途出行启动增程器,兼顾零排放和补能便利。
- 增程器供应商:尚未官方确认,可能采购东安 1.5T 增程器(理想、问界同款)或自研。
- 电池与充电
- 电池类型:可能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或欣旺达磷酸铁锂电池,容量约 40-50kWh,支持 800V 高压平台(部分版本)。
- 充电技术:支持超充,5 分钟充电可增加 200 公里续航(部分版本)。
- 生产与代工
- 工厂:北京亦庄工厂二期扩建后产能提升至 60 万辆 / 年,武汉工厂或承接增程车型生产。
- 代工合作:可能由东风汽车代工,或改造现有工厂以缓解产能压力。
三、市场竞争与战略意义
- 竞争对手
- 15 万元市场:对标比亚迪宋 PLUS、零跑 C11 增程版,以小米生态和智能化配置形成差异化。
- 30 万元以上市场:挑战理想 L9、问界 M9,主打高性价比和小米品牌影响力。
- 战略意义
- 市场拓展:增程车型可覆盖充电设施不足的地区,吸引对续航敏感的用户,尤其是家庭用户和长途出行需求者。
- 技术互补:与纯电车型(如 SU7、YU7)形成产品线互补,满足不同消费场景。
- 出海布局:增程车型可规避欧盟对纯电动车的关税壁垒,助力小米开拓海外市场。
四、现有车型与未来规划
- 已上市车型
- 小米 SU7:纯电轿车,CLTC 续航 700-800 公里,售价 21.59 万元起,2024 年销量超 13 万辆。
- 小米 YU7:纯电 SUV,2025 年上市,定位中高端,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未来规划
- 2025 年:推出 YU7 纯电 SUV,同时推进增程车型研发。
- 2026 年:“昆仑” 增程 SUV 上市,完善产品线。
- 2027 年:可能推出更多增程或混动车型,覆盖更广泛价格区间。
五、用户关注点与潜在风险
- 用户期待
- 性价比:15 万元起售的增程 SUV 可能成为市场爆款,尤其是配置丰富的版本。
- 智能化:小米生态与高阶智驾的结合,吸引科技爱好者。
- 续航能力:综合续航超 1500 公里,缓解里程焦虑。
- 潜在风险
- 技术可靠性:增程系统尚未经过市场验证,需关注实际能耗和稳定性。
- 品牌溢价:小米需提升高端化认知,以支撑 30 万元以上车型定价。
- 产能压力:SU7 曾因产能不足导致交付延迟,增程车型需确保供应链稳定。
总结
小米已明确布局增程式电动车,首款增程 SUV “昆仑” 预计 2026 年上市,定位家庭用户和性价比市场,技术参数对标理想、问界等竞品。尽管增程路线面临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但凭借小米生态、性价比策略和品牌影响力,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消费者可关注 2025 年小米官方发布的更多细节,以及 2026 年量产车型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