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作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产业链涉及电池、智能驾驶、车身结构、热管理等多个环节,相关概念股可从以下维度进行梳理:
一、核心供应链企业
1. 电池与动力系统
- 宁德时代(300750):为小米 SU7 Max/Ultra 车型独家供应三元锂电池,采用 800V 高压平台技术,支持 5.2C 超快充,单车电池价值超 8 万元。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其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超 30%)为小米汽车提供了稳定的续航保障。
- 比亚迪(002594):为小米 SU7 低配版提供磷酸铁锂电池,覆盖中低端车型需求,供应链协同效应显著,2024 年获杠杆资金净买入超 2 亿元。
- 珠海冠宇、蜂巢能源:参与电池组件及技术创新,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形成多供应商策略。
2. 智能驾驶与座舱
- 德赛西威(002920):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Xiaomi Pilot 4.0 系统),单车价值约 1.2 万元,深度适配高通 8295 芯片,优化人机交互体验。
- 光庭信息(301221):参与智能座舱软件开发,2024 年净利润预增 281%-332%,受益于汽车软件定义趋势。
- 禾赛科技(未上市):激光雷达供应商,小米通过投资布局其智能驾驶技术,提升感知能力。
3. 车身结构与轻量化
- 祥鑫科技(002965):独家供应 SU7 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切入轻量化赛道,墨西哥基地覆盖北美出口需求,2025 年年内股价涨幅达 64.01%。
- 拓普集团(601689):提供底盘结构件及空气悬架系统,2025 年配套量预计达 20 万套,单车供应价值 5000-8000 元。
4. 热管理与关键零部件
- 银轮股份(002126):独供热管理系统(电池液冷、空调系统),适配 800V 高压平台,2025 年年内涨幅 61.59%,净利润预增 50%+。
- 蓝思科技(300433):供应中控屏、仪表盘等零部件,提升内饰品质,与小米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创新。
二、生态链与合作伙伴
1. 充电网络合作
- 蔚来、小鹏、理想:小米汽车与 “蔚小理” 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接入超 14000 个蔚来充电桩、9000 个小鹏充电桩及 6000 个理想充电桩,提升用户补能便利性。
- 特来电、星星充电:头部充电运营商,与小米共建覆盖全国的充电网络,截至 2025 年 4 月接入充电桩超 126 万根。
2. 生态链企业
- TCL 科技(000100):控股子公司 TCL 华星独家供应小米 SU7 Ultra 中控屏及小米 15 系列手机屏幕,采用 C9 发光材料,技术优势显著。
- 和而泰(002402):智能家居控制器供应商,AIoT 设备连接数超 8.6 亿,拓展车联网业务,实现 “人车家” 数据互通。
三、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涨幅领先股:祥鑫科技(+64.01%)、银轮股份(+61.59%)、震裕科技(+149.01%)等年内领涨,反映市场对小米汽车供应链的高预期。
- 杠杆资金动向:宁德时代、比亚迪、汇川技术等获净买入超 2 亿元,显示机构对核心供应商的青睐。
四、风险提示
- 供应链波动:部分企业(如北汽蓝谷)曾被传为小米代工方,但实际合作以合资建厂为主,需警惕传闻与实际业务差异。
- 市场竞争:智能汽车赛道竞争激烈,若小米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相关概念股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 技术迭代:电池、自动驾驶等技术快速更新,企业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
五、投资建议
- 核心赛道:重点关注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智能驾驶(德赛西威、光庭信息)、轻量化(祥鑫科技、拓普集团)等高价值环节。
- 生态协同:布局与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深度绑定的企业(如 TCL 科技、和而泰),把握智能设备互联红利。
- 长期逻辑:小米汽车产能扩张(北京工厂二期 2025 年 7 月投产)及全球化布局(墨西哥基地)将拉动供应链需求,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建议投资者结合企业基本面、订单进展及市场情绪综合判断,避免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