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在压铸技术领域的布局展现了其对制造工艺的深度探索与创新。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技术:9100 吨超级大压铸集群
小米 SU7 的后地板采用9100 吨锁模力的巨型压铸机(型号 HDC9100),这是目前全球吨位最大的量产压铸设备之一,由小米与海天智胜金属联合研发。其核心特点包括:
- 生产效率:单次压铸仅需 100 毫秒,可将 90kg 液态铝合金瞬间成型为 72 个零件集成的后地板,相比传统冲压焊接工艺,生产工时减少 45%,焊点减少 840 个。
- 结构优化:后地板尺寸比特斯拉 Model Y 大 17%,采用三段式防撞设计,中低速碰撞时仅需更换溃缩区,维修成本降低约 60%。
- 材料创新:自研的泰坦合金(含稀土和锆元素)通过 1016 万种配方筛选,实现强度(抗拉强度≥350MPa)、韧性(延伸率≥12%)与流动性的平衡,且可加入 30% 循环铝,单零件碳减排 352.53kg。
二、技术突破与行业对比
- 全栈自研能力:小米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自研压铸合金材料(泰坦合金)和自研设备集群系统的车企。其压铸集群包含 60 余个设备,覆盖喷涂、控温、检测等 9 大工艺,通过 433 项参数精准控制,实现 200 万公里耐久测试无损伤。
- 良品率提升:引入视觉大模型检测系统,2 秒内完成微米级缺陷检测,效率是人工的 10 倍,精度达 5 倍以上,良品率提升至行业领先的 95%。
- 与特斯拉的差异:
- 设备吨位:小米 9100 吨 > 特斯拉 9000 吨(Cybertruck)。
- 材料体系:特斯拉依赖力劲设备和第三方材料,小米实现材料 - 设备 - 工艺全链路自研。
- 维修策略:小米三段式设计 vs 特斯拉整体更换,维修经济性更优。
三、供应链与量产进展
- 合作伙伴:
- 设备:海天智胜金属提供 HDC9100 压铸机,力劲科技参与部分技术支持。
- 材料:与国家级材料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泰坦合金,配方已申请专利。
- 量产能力:北京工厂压铸车间配备两台 HDC9100 压铸机,支撑小米 SU7 月产能突破 2 万辆,单台设备年产能可达 15 万件。
- 成本控制:尽管设备投资高达数亿元,但通过减少零部件和工序,小米 SU7 后地板生产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约 30%。
四、行业影响与争议
- 技术引领:小米的大压铸技术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其 “结构 - 材料 - 工艺 - 性能” 研究方法达到国际领先。
- 争议焦点:
- 维修成本:高速碰撞需整体更换后地板,维修费用可能高达数万元,与特斯拉 Model Y 类似。
- 产能利用率:需年销超 10 万辆才能摊薄设备成本,小米 SU7 当前销量(2024 年约 15 万辆)尚未完全覆盖。
五、未来规划
小米计划将大压铸技术扩展至前机舱、电池包等部件,并探索 12000 吨级压铸机的研发。此外,其自研的泰坦合金已向第三方开放授权,未来可能成为材料供应方。
总结:小米汽车的压铸技术不仅是设备吨位的突破,更体现了从材料研发到生产工艺的全栈能力。尽管面临维修成本和产能压力,但其技术布局为行业提供了 “硬件 + 软件 + 生态” 的新范式,有望推动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普及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