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大订情况目前呈现出订单量持续增长、交付压力与产能提升并存的态势,同时新车型布局和智能驾驶功能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订单与交付:产能爬坡下的市场热度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累计锁单订单已突破 15 万份,其中 SU7 Ultra 发布后第九周新增订单达 2.2 万份,显示出市场对高端车型的强烈需求。不过,订单积压问题依然存在 —— 截至 4 月 25 日,仍有超过 18 万份未交付订单,按当前月均 3 万台的交付速度,需约半年时间才能消化完现有订单。
产能方面,小米汽车 3 月交付量已突破 2.9 万台,且官方表示 “有信心达成全年 35 万台交付目标”。随着工厂产能提升(如北京亦庄工厂年产能规划达 30 万辆),非 Ultra 版车型的交付周期可能逐渐缩短。但目前官网显示,标准版 SU7 的等车时间仍需 46-49 周(约 11-12 个月),而 Ultra 版因产能优先,交付周期缩短至 18-21 周。
二、价格与配置:分层策略覆盖多元需求
小米汽车目前主销车型为 SU7 系列,提供三款配置选择:
- 标准版:21.59 万元,后驱长续航智驾版,CLTC 续航 700km;
- Pro 版:24.59 万元,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版,续航 830km;
- Max 版:29.99 万元,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版,续航 800km。
此外,2025 年 2 月上市的 SU7 Ultra(52.99 万元)成为市场爆款,开售 10 分钟大定突破 6900 辆,其核心亮点包括:
- 性能: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
- 配置: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 + 21.6 英寸中控屏、激光雷达、NVIDIA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
- 权益:4 月延续首销政策,赠送价值 9 万元的碳纤维组件、五年基础保养及 Xiaomi HAD 端到端智驾终身免费使用权。
三、新车型布局:SUV 市场的战略卡位
小米汽车正加速拓展产品线,首款 SUV 车型YU7预计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根据工信部申报信息:
- 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定位中大型 SUV;
- 动力:双电机四驱版总功率 508kW,CLTC 续航 760km;
- 价格:市场预计起售价或低于 30 万元,主打家庭用户市场。
YU7 的推出将完善小米汽车的产品矩阵,与 SU7 形成 “轿车 + SUV” 双产品线布局,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四、智能驾驶:技术落地与用户体验
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以 “全栈自研” 为核心卖点,目前已落地以下功能:
- 高速 NOA:支持自动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覆盖全国高速及城市快速路;
- 城区 NOA:已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开放,可识别行人、非机动车及复杂路口;
- 停车场记忆泊车:支持机械车位泊车,用户实测显示泊车成功率超 90%。
用户反馈显示,小米 SU7 的智能驾驶表现 “优于同价位竞品”,但存在以下争议点:
- 策略保守:高速 NOA 被别车时制动偏缓,需人工接管;
- 交互学习成本:车机操作层级较多,语音控制响应速度待优化。
五、购车权益与区域政策
1. 全国性促销
- SU7 Ultra:4 月 30 日前下定可享 9 万元权益(碳纤维组件、五年保养、智驾终身免费);
- 金融政策:两年免息贷款,标准版可减免 1.9 万元利息。
2. 区域补贴
- 青岛:3 月 20 日 - 31 日购车可享最高 6000 元政府补贴;
- 山东全省: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
- 其他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地提供充电补贴及免费安装家充桩服务。
六、用户建议与风险提示
推荐车型
- 注重性价比:标准版 SU7(21.59 万元)适合城市通勤,续航与智驾功能均衡;
- 追求性能:SU7 Ultra(52.99 万元)适合科技爱好者,智驾硬件与性能配置拉满;
- 家庭用户:等待 YU7 上市,预计空间与续航表现更优。
注意事项
- 交付周期:非 Ultra 版需等待 1 年左右,建议优先选择现车或调整配置;
- 售后网络: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全国 65 城拥有 220 家门店,售后服务响应速度较快,但部分三四线城市仍需依赖第三方合作网点;
- 政策变动:地方补贴可能随时调整,购车前需确认当地最新政策。
七、市场竞争与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品牌热度中排名第四,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 特斯拉 Model 3/Y:品牌溢价高,但智驾功能收费模式争议较大;
- 比亚迪汉 / 海豹:全产业链成本控制优势,售后服务网络完善;
- 理想 L6:增程式技术解决续航焦虑,家庭场景定位精准。
未来,小米汽车需在以下方面突破:
- 产能提升:加快工厂建设,缩短交付周期;
- 智驾体验优化:通过 OTA 升级提升功能完成度,降低接管率;
- 品牌高端化:SU7 Ultra 的成功为品牌向上奠定基础,需持续强化科技属性。
总体而言,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生态协同和快速迭代能力,已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对于消费者来说,若能接受较长的等车周期,其产品力与市场热度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