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股票行情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30 03:47:51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作为小米集团(股票代码:01810.HK)的核心战略业务,其股票行情与集团整体表现紧密相关。以下从实时股价、市场动态、财务表现、行业趋势及未来展望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实时股价与市场表现


截至 2025 年 4 月 28 日,小米集团港股(01810.HK)收盘价为 47.45 港元,较前一日下跌 0.11%,当日成交额 48 亿港元,总市值 1.24 万亿港元。美股市场上,小米 ADR(XIACY)最新股价为 30.72 美元,当日跌幅 0.10%。近期股价波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市场情绪:4 月 29 日,小米 SU7 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致 3 人遇难,引发市场对汽车安全性的担忧,股价单日跌幅达 5.5%。
  2. 行业监管:中国出台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和智能驾驶监管新规,要求车企禁止使用 “自动驾驶” 等宣传术语,可能增加小米的合规成本。
  3. 交付进展:小米 SU7 上周(4 月 21 日 - 27 日)上险量达 7000 台,但未交付订单仍超 18 万台,产能压力持续。

二、核心业务动态与财务数据


1. 销量与产能


  • 销售表现:2024 年小米 SU7 累计交付 13.69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高端车型 SU7 Ultra 开售三天大定订单超 1.9 万台,锁单突破 1 万台。
  • 产能瓶颈:一期工厂月产能约 2.4 万台,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中投产,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短期内交付压力仍存。

2. 财务状况


  • 营收与亏损:2024 年小米汽车业务营收 321 亿元,毛利率 18.5%(高于特斯拉的 17.9%),但全年净亏损 62 亿元,单车亏损约 4.53 万元。
  • 资金储备:小米集团现金储备达 1751 亿港元,为汽车业务的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支撑。

3. 技术进展


  • 电池与安全: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 800V 高压电池包,电芯倒置技术提升安全性,支持充电 15 分钟续航 510km。
  • 智能驾驶:搭载 BEV+Transformer + 占用网络算法,全栈自研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综合算力 508TOPS。

三、行业竞争与分析师观点


1. 行业对比


  • 新势力车企:2024 年小米汽车毛利率(18.5%)高于小鹏(14.3%)、极氪(16.4%),但亏损幅度仍较大(小鹏净亏损 57.9 亿元,极氪净亏损 57.9 亿元)。
  • 传统车企:比亚迪、特斯拉等在供应链和品牌影响力上占据优势,但小米通过生态协同(如澎湃 OS 车机系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 分析师评级


  • 德意志银行:给予 “买入” 评级,目标价 43 港元,预计 2026 年小米汽车业务将实现盈利,2027 年毛利率达 25%。
  • 花旗:指出小米在上海车展表现低调,YU7 车型未发布可能影响市场预期,需关注后续产品节奏。

四、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


1. 增长驱动因素


  • 产品矩阵扩展:2025 年中期计划推出纯电动 SUV 车型 YU7,目标 2027 年销量 40 万辆。
  • 产能释放: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有望提升至 2.5 万台,缓解交付压力。
  • 生态协同:小米澎湃 OS 车机系统与手机、IoT 设备深度联动,增强用户粘性。

2. 潜在风险


  • 安全与合规:电池安全新国标(2026 年实施)和智能驾驶监管趋严,可能增加研发和测试成本。
  • 竞争加剧:比亚迪、特斯拉等加速布局中高端市场,新势力车企(如零跑、极氪)通过低价策略抢占份额。
  • 盈利压力:尽管毛利率较高,但研发投入(2024 年汽车业务研发开支超 241 亿元)和市场拓展费用可能拖累盈利进程。

五、投资建议


  • 短期:股价受安全事件和监管政策影响可能波动,建议关注交付量、产能进展及市场情绪变化。
  • 长期: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生态协同和技术投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需观察盈利时间表和产能爬坡进度。
  • 风险提示:投资者需警惕行业竞争加剧、政策变化及供应链风险,建议结合个人风险偏好和长期投资目标决策。

数据来源:雪球、同花顺财经、新浪财经、汽车之家等公开信息,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