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小米汽车 SU7 的累计销量已突破21 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下是基于最新数据的详细分析:
一、2024 年销量:超额完成目标,全年交付 13.5 万辆
小米 SU7 自 2024 年 4 月 3 日开启首批交付后,销量逐月攀升:
- 2024 年 4 月:交付量 7,058 辆,首月即跻身中大型车销量前列。
- 2024 年 6 月:交付量突破 1 万辆,标志着市场认可度的显著提升。
- 2024 年 10-12 月:连续三个月交付量超过 2 万辆,其中 12 月达 2.5 万辆,创单月新高。
- 全年累计:2024 年总交付量达13.5 万辆,远超原定 7 万辆的目标,超额完成率达 92.8%。这一成绩使小米汽车在新势力品牌中排名第七,且仅靠 SU7 一款车型实现,凸显其产品力和市场号召力。
二、2025 年销量:持续爆发,一季度稳居细分市场第一
进入 2025 年后,小米 SU7 销量加速增长:
- 2025 年 1-3 月:累计销量达75,869 辆,同比增幅超 6 倍,在中大型轿车市场中以 26.2% 的份额稳居第一,领先第二名奥迪 A6L(45,148 辆)近 70%。
- 单月表现:3 月销量达 29,244 辆,环比增长 23.25%,创历史新高。若保持这一增速,2025 年全年销量有望突破 30 万辆。
三、市场热度与产能瓶颈
尽管销量快速增长,小米 SU7 仍面临产能不足的挑战:
- 订单积压:截至 2025 年 3 月 16 日,累计锁单量达 38 万份,标准版等车周期长达 31-34 周,Max 版也需 25-28 周。
- 产能限制:小米北京工厂年产能仅 30 万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缓解压力,小米正加速推进工厂扩建,并优化供应链管理。
四、竞争优势与行业地位
小米 SU7 的成功源于多方面优势:
- 产品力:搭载 HyperOS 系统、9100 吨一体化压铸工艺及自研电机,性能对标特斯拉 Model 3,价格却更具竞争力(起售价 21.59 万元)。
- 品牌效应:依托小米生态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快速建立市场认知。
- 智能化: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算法和智能座舱,满足消费者对科技配置的需求。
五、未来展望
随着小米第二款车型 YU7(纯电 SUV)的上市,以及产能的逐步释放,小米汽车有望在 2025 年冲击 30 万辆销量目标。同时,小米计划投入超 300 亿元研发资金,重点突破智能底盘、自研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
数据来源:中国乘用车联席会、汽车之家、易车等权威机构及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