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注册商标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30 13:08:18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在商标布局上展现了系统性和前瞻性,覆盖了核心品牌、车型命名、图形标识及国际市场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详细梳理:

一、核心品牌商标:基础布局与防御策略


小米自 2021 年正式启动造车项目以来,已完成 “小米汽车”“XIAOMICAR”“MICAR”“米车” 等核心商标的注册。这些商标的国际分类涵盖运输工具(第 12 类)、广告销售(第 35 类)、科学仪器(第 9 类)等关键领域,其中 “小米汽车” 在第 12 类运输工具类的注册经历了波折,部分类别曾因被抢注而进入驳回复审阶段。为防止品牌混淆,小米还注册了 “米汽”“小米造车” 等衍生商标,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 2025 年进一步扩展了商标池,申请了 “XIAOMI FU”“XIAOMI WU”“XIAOMI RU” 等 “U” 字辈商标,国际分类均为运输工具类,目前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这些商标可能与未来的新车型命名策略相关,例如第三款车型传闻为中大型增程 SUV,或采用类似命名逻辑。

二、车型商标:从 SU7 到 YU7 的命名逻辑


1. SU7:首款车型的商标攻防


小米首款车型 SU7 的商标注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23 年 11 月,小米申请了 “小米 SU7”“XIAOMI SU7 PRO” 等商标,国际分类涉及运输工具、广告销售等领域,但部分商标因与现有商标冲突被驳回,目前仍在复审中。不过,“小米 SU7” 在金融物管类(第 36 类)已成功注册,而 “XIAOMI SU7” 在运输工具类的初审公告状态显示其即将完成注册。此外,小米还申请了 “SU7 ULTRA”“小米赛道” 等商标,为后续车型迭代预留空间。

2. YU7:商标争议与防御性注册


第二款车型 YU7 的商标布局更为复杂。2024 年 9 月,济南某公司抢先申请了 “YU7” 商标(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同时布局了 “UU7”“EU7”“苏九” 等衍生商标,部分已被驳回。为应对这一情况,小米在 2024 年 12 月申请了 “XIAOMI YU7”“XIAOMI YU” 商标,并在 2025 年 4 月注册了 “小米御七” 商标(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作为 YU7 的中文名称防御。尽管面临商标抢注,小米仍按计划推进 YU7 的量产,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

三、图形商标:车标与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


小米汽车的图形商标主要围绕品牌标识和车型设计展开:
  • MI 车标:采用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超椭圆 “MI” 图标,底色为金属原色,字母为灰色,已在第 12 类运输工具类完成注册。
  • SU7 设计标识:小米登记了 “小米 SU7 抽象艺术轮廓标识” 的著作权,属于美术作品,可能用于车型外观设计保护。
  • 充电设施标识:小米为超级充电桩申请了 “Xiaomi Hyper Charge” 图形商标,突出充电技术的品牌化。

四、国际商标布局:全球化的必要准备


尽管公开信息中关于小米汽车国际商标的细节较少,但从行业惯例和小米的全球化战略推测,其国际布局可能包括:
  • 主要市场覆盖:在欧美、东南亚等重点汽车市场申请 “Xiaomi Auto”“SU7” 等商标,避免被抢注。例如,印度市场因政策风险,小米曾调整门店标识为 “印度制造”,可能同步推进本地化商标注册。
  • 技术相关商标:在第 9 类(电子设备)、第 38 类(通讯服务)注册与智能驾驶、车联网相关的商标,如 “Xiaomi HyperOS” 已用于小米澎湃 OS 系统,可能延伸至汽车领域。

五、商标争议与应对:YU7 事件的启示


YU7 商标被抢注事件暴露了小米在商标保护上的潜在漏洞,但也反映出其快速响应的能力:
  • 法律手段:小米可能通过异议程序或诉讼挑战抢注商标的合法性,例如主张对方以不正当手段申请商标。
  • 防御性注册:除了 “小米御七”,小米还申请了 “XIAOMI YU” 等衍生商标,降低品牌风险。
  • 品牌宣传:通过官方渠道明确 YU7 的中文读音(“Y-U-7”),减少消费者对商标争议的混淆。

六、总结:商标布局的战略意义


小米汽车的商标注册不仅是法律保护的基础,更是品牌战略的延伸:
  1. 品牌统一性:延续 “小米” 主品牌,强化 “高性价比、科技感” 的品牌认知。
  2. 产品矩阵规划:通过 “SU”“YU” 等字母序列命名,为未来车型扩展预留空间。
  3. 生态协同:将手机、智能家居领域的商标资源(如 “小米澎湃 OS”)与汽车业务整合,构建全场景生态。
  4. 风险对冲:面对商标抢注、国际市场合规等挑战,通过多维度布局降低潜在风险。

未来,随着小米汽车产品线的丰富和全球化推进,其商标布局可能进一步扩展至细分领域(如充电服务、自动驾驶),并加强在新兴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