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系列汽车的驾驶体验在市场上获得了较高评价,尤其在动力性能、智能驾驶和科技配置方面表现突出。以下是结合专业评测和用户反馈的综合分析:
一、动力与操控:性能强劲,驾驶风格灵活
小米 SU7 系列车型(如 SU7 Ultra、Max 版)搭载了自研的 HyperEngine 电机,动力输出迅猛。以 SU7 Ultra 为例,三电机四驱系统可实现 1548 马力的综合输出,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最高时速达 350km/h,性能数据对标千万级超跑。实际驾驶中,动力响应线性且平顺,无论是城市道路超车还是高速巡航,都能轻松应对。例如,在运动模式下,车辆悬挂系统会变得更硬朗,转向手感沉稳,提供类似高性能跑车的驾驶乐趣。
不过,部分用户反馈 SU7 的驾驶灵敏度较高,方向盘和油门的微小操作都会立即反映在车辆动态上,初期可能需要适应。此外,部分试驾者认为底盘调校偏硬,路感过于清晰,在通过颠簸路面时舒适性略有不足。
二、智能驾驶:技术领先,场景覆盖全面
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是核心亮点之一。以 SU7 Max 为例,其搭载的 Xiaomi Pilot 3.0 支持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国内法规开放后 OTA 解锁),配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能够处理复杂路况如无保护左转、拥堵道路等。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使驾驶风格更拟人化,无图导航下的道路拓扑实时生成能力表现优异。
具体功能方面,自动泊车精度可达 5 厘米,支持极狭窄车位泊入,巡航速度提升至 23 公里 / 小时,显著提升便利性。高速领航和城区智能领航功能通过持续迭代优化,已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不过,部分用户提到在极端天气或复杂场景下,系统偶尔需要手动接管。
三、舒适性与座舱体验:科技感与实用性兼备
小米汽车在舒适性设计上注重细节。座椅采用 3D 双区气囊支撑和 C 型护腰设计,长时间驾驶不易疲劳。车内静音效果出色,配合 25 扬声器音响系统,营造出移动音乐厅般的体验。智能座舱搭载澎湃 OS 系统,16.1 英寸 3K 中控屏与 “小爱同学” 语音助手深度整合,可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导航、空调、音乐等功能,减少驾驶分心风险。
此外,小米生态的无缝连接是一大特色。车辆可联动智能家居设备(如到家前自动开启空调),支持 UWB 数字钥匙和多设备互联,提升使用便利性。不过,部分用户指出中控台材质塑料感较强,后排空间在同级别中略显局促。
四、性价比与竞品对比:打破市场格局
小米汽车的定价策略具有较强竞争力。以 SU7 Ultra 为例,其 52.99 万元的起售价相比预售价直降 30 万,性能参数远超同价位的特斯拉 Model S Plaid 和保时捷 Taycan Turbo S。标准版 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对比特斯拉 Model 3 后驱版,在续航、充电速度等核心指标上全面领先。
与国内竞品如蔚来 ET5、极氪 007 相比,小米汽车在智能硬件配置和价格上更具优势。例如,SU7 Max 版在加速性能、续航能力相近的情况下,价格比蔚来 ET5 低近 10 万元。不过,品牌溢价和传统豪华车的市场认知仍是其面临的挑战。
五、售后服务与用户反馈:快速响应但需优化
小米汽车建立了覆盖全国 70 多个城市的服务网络,提供 5 年 / 10 万公里整车质保、8 年 / 16 万公里关键零部件质保,并承诺 EOP 后 10 年备件供应。线上服务包括 7×24 小时专属管家和远程故障诊断,线下提供上门取送车、免费基础保养等权益。
用户反馈方面,多数车主对驾乘感受和性价比表示满意,但也有部分抱怨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和维修效率。例如,部分车主反映车辆出现驾驶辅助系统故障或部件开裂问题,且二手车过户时存在权限转移困难。
总结:适合科技爱好者的高性价比之选
小米系列汽车在动力性能、智能驾驶和科技配置上表现优异,尤其适合追求驾驶乐趣和智能体验的用户。其性价比优势在同级别中难以忽视,且小米生态的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了使用便利性。然而,底盘舒适性、长期可靠性和品牌溢价仍是需要改进的方面。建议潜在用户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试驾,并关注售后服务网络的覆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