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MIX 4 作为 2021 年发布的旗舰机型,其性能表现可从硬件配置、实际体验、长期使用等维度综合分析:
一、核心硬件与理论性能
- 处理器与算力
小米 MIX 4 搭载 ** 骁龙 888+** 芯片,采用 5nm 工艺,CPU 主频提升至 3.0GHz(相比骁龙 888 的 2.84GHz),AI 算力从 26 TOPS 提升至 32 TOPS,GPU 为 Adreno 660,图形性能提升 35%,能耗降低 20%。
- 跑分表现:安兔兔综合跑分约83 万,Geekbench6 单核 863 分、多核 3181 分,属于 2021 年旗舰第一梯队。
- 多任务处理:配备满血版 LPDDR5 内存和UFS 3.1 闪存,存储顺序读速 1950MB/s,写速 737MB/s,后台应用保留能力较强。
- 散热系统
标准版采用3D 石墨烯均温板(1206mm²)、中框双石墨烯(4932mm²)和石墨(5150mm²),总散热面积达 11588mm²。
- 实际表现:在《原神》极限画质 60 帧模式下,机身温度最高 46℃,但存在降频锁帧现象,平均帧率 32.1fps;性能模式下帧率提升至 36.6fps,温度控制在 46℃以内。
- 魔改版技术:环形冷泵散热(航天级单向循环设计)可使《原神》满帧运行,温度降低 5℃,但标准版未搭载。
二、实际使用体验
- 游戏与高负载场景
- 主流游戏:
- 《王者荣耀》90 帧模式下平均帧率 87fps,团战偶发掉帧但整体流畅。
- 《和平精英》HDR 高清 + 60 帧模式稳定运行,温度控制优于同期骁龙 888 机型。
- 优化策略:默认均衡模式通过降频控制发热,性能模式释放算力但温度上升明显,需在帧率与温控间权衡。
- 主流游戏:
- 屏幕与交互
- 显示效果:6.67 英寸 AMOLED 微曲屏,支持 120Hz 刷新率、480Hz 触控采样率,峰值亮度 1500nits,采用华星光电微钻排列,屏下摄像头区域显示接近正常屏幕,但像素密度略低。
- 触控体验:多指操作跟手性良好,适合《和平精英》等竞技类游戏,但曲面屏边缘误触问题仍存在。
- 续航与充电
- 电池容量:4500mAh 电池,重度使用(游戏 + 视频)续航约 6 小时,均衡模式下日常使用可维持 1 天。
- 快充能力:120W 有线快充(15 分钟充满)+50W 无线快充,支持恒温 / 疾速模式,但长期使用后电池健康度下降可能导致快充失效。
三、长期使用与系统支持
- 用户反馈
- 优势:陶瓷机身质感高级,120W 快充体验优秀,屏下摄像头实现真全面屏。
- 痛点:
- 重量与耐用性:225 克陶瓷机身偏重,且易摔碎,需搭配保护壳使用。
- 前置摄像头:屏下摄像头自拍效果差,仅能满足基础需求。
- 系统卡顿:MIUI 13/14 版本在均衡模式下偶发应用冷启动卡顿,需切换至性能模式改善。
- 系统更新
- MIUI 支持:可升级至 MIUI 14,但 2023 年后未再更新澎湃 OS,系统维护周期较短。
- 功能体验:UWB 一指连、哈曼卡顿双扬声器等特色功能仍实用,但部分用户反馈更新后续航下降。
四、横向对比与定位
- 同期竞品:对比 iQOO 8 Pro(骁龙 888)、三星 Galaxy S21 Ultra(Exynos 2100),MIX 4 在散热和快充上有优势,但屏幕分辨率(1080P vs 2K)和影像系统稍逊。
- 2025 年表现:骁龙 888 + 性能仍可满足日常使用,但高负载游戏帧率和能效已落后于当前旗舰(如骁龙 8 Gen3),适合对性能需求不高的用户。
总结:适合人群与购买建议
- 推荐场景:
- 追求真全面屏设计,对前置摄像头需求低。
- 看重快充体验(120W 有线 + 50W 无线)和陶瓷机身质感。
- 预算有限,希望以较低价格体验旗舰性能。
- 不推荐场景:
- 重度游戏玩家,需稳定高帧率表现。
- 对系统更新和长期使用流畅度要求高。
- 在意机身重量和耐用性。
二手市场参考:2025 年二手价格约 1500-2000 元(12GB+256GB),性价比尚可,但需注意电池健康度和屏幕老化问题。
若对性能要求较高,建议考虑同期搭载骁龙 870 的机型(如小米 10S)或 2023 年后的中端新机(如 Redmi K7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