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4 发布于 2014 年,作为一款距今已超过 10 年的机型,其质量表现需要结合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当前使用场景综合评估:
一、发布时的质量亮点(2014 年视角)
- 硬件做工
- 采用 “奥氏体 304 不锈钢” 边框,搭配塑料 / 玻璃后盖(不同版本),机身质感在当时的千元机中较为突出,金属中框提升了机身强度,抗摔性优于同期多数塑料机身机型。
- 5 英寸 1080P 屏幕(IPS 材质),显示细腻,触控响应流畅,符合当时主流水准。
- 性能与稳定性
- 搭载骁龙 801 处理器(四核 2.5GHz),配合 3GB 内存(高配版),运行当时的主流应用(如微信、支付宝、早期手游)流畅,系统优化较好,发热控制在合理范围(对比同期骁龙 810 机型)。
- MIUI 系统适配完善,功能丰富,系统更新支持约 3 年(停更于安卓 7.0 左右),长期使用稳定性尚可。
- 续航与耐用性
- 3080mAh 电池容量在 2014 年属于中等偏上,轻度使用可坚持一天,电池循环寿命在正常使用下约 2-3 年开始明显衰减。
- 机身密封性一般(非防水设计),但常规使用下接口(Micro-USB)和按键耐用性较好,不易出现接触不良问题。
二、当前(2025 年)使用的质量痛点
- 性能严重过时
- 骁龙 801 单核性能仅相当于现代入门处理器的 1/3,运行微信、抖音等基础应用会明显卡顿,无法流畅运行大型游戏或新版 APP(如需要安卓 9 + 的应用)。
- 存储配置(16GB/32GB ROM)严重不足,即使清空数据,可用空间也难以满足现代应用需求。
- 硬件老化问题
- 电池衰减:10 年使用后,电池健康度普遍低于 50%,续航骤降,可能需要频繁充电或更换电池(第三方电池兼容性一般)。
- 屏幕老化:IPS 屏幕可能出现泛黄、亮度衰减或触控延迟,尤其长期高亮度使用后更明显。
- 机身损耗:金属边框可能氧化掉漆,塑料后盖易开裂,螺丝松动导致机身轻微晃动。
- 系统与安全漏洞
- 停更多年,系统停留在安卓 7.0 左右,缺乏后续安全补丁,存在隐私泄露风险,且无法兼容新版 APP(如银行类应用可能拒绝运行)。
三、适合场景与建议
- 适合用途:仅作为备用机接打电话、轻度浏览(如看小说、听音乐),或用于特定低负载场景(如老年机、儿童监护设备)。
- 不建议场景:日常主力机、运行现代 APP 或游戏、对续航 / 性能有要求的场景。
- 购买提醒:若考虑二手,需检查屏幕老化、电池健康度、IMEI 码(确认是否为翻新机),维修成本可能高于机型本身价值(如主板故障基本无维修意义)。
总结
小米 4 在发布时是一款性价比突出、质量可靠的中端机型,但受限于 10 年前的技术水平和硬件老化,当前已不适合作为主力机使用。若仅需极低成本的基础功能机,可勉强考虑,但更建议选择近年发布的百元级入门机型(如红米 A 系列),在性能、续航、系统支持上均有碾压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