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MIX4 作为 2021 年发布的高端旗舰机型,主打屏下摄像头全面屏和陶瓷机身设计,其质量表现可从硬件、软件、用户体验等多维度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核心硬件质量:旗舰配置,亮点与争议并存
- 性能与散热
- 处理器:搭载骁龙 888 + 芯片,性能在当时属于顶级水平,应对大型游戏和多任务处理无压力,但骁龙 888 系列因工艺问题存在发热较为明显的通病,高负载下(如长时间游戏)可能导致机身温度升高,影响握持体验。
- 散热系统:采用立体散热方案,但受限于机身厚度(8.02mm)和陶瓷材质导热性,散热效率相比同期主打性能的机型(如小米 11 Ultra)稍弱,长期高负荷使用需注意温控。
- 屏幕与显示
- 屏下摄像头全面屏:6.67 英寸 AMOLED 微曲屏,20:9 比例,120Hz 刷新率 + 480Hz 触控采样率,显示效果细腻,触控响应灵敏。但屏下摄像头区域(20MP)存在轻微像素密度差异,近距离观察可能有模糊或纱窗效应,自拍清晰度也略逊于传统前置镜头。
- 屏幕质量: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 Victus,抗跌落和刮擦能力较强,但曲面屏边缘可能出现反光或误触问题。
- 续航与充电
- 电池:4500mAh 电池容量,日常中度使用可支撑一天,但骁龙 888 + 功耗较高,重度使用需频繁充电。电池寿命随使用时间会自然衰减,2-3 年后续航可能明显下降。
- 快充:支持 120W 有线快充(标配充电头),15 分钟充至 80%,30 分钟充满,充电速度行业顶尖,且充电温控较好,兼容性强。
- 机身材质与做工
- 陶瓷背板:机身采用 Unibody 全陶瓷设计,质感温润高级,抗指纹且耐磨性强,但重量达 225g,略重于同期主流旗舰(如 iPhone 13 Pro 203g),长时间握持可能累手。
- 防水防尘:未配备 IP68 级防水(仅生活防泼溅),相比同价位高端机型(如华为 Mate 40 Pro)存在配置差距,使用时需避免进水。
二、影像系统:主摄突出,副摄配置保守
- 主摄:1.08 亿像素三星 HMX 传感器,支持 OIS,白天拍摄解析力强,细节丰富,夜景模式表现尚可,但算法优化偏向讨好眼球,高光压制和暗部噪点控制不如同期顶尖机型(如索尼 IMX700 方案)。
- 副摄:13MP 超广角(123°)+8MP 潜望式长焦(5 倍光学变焦,支持 OIS),长焦镜头素质中规中矩,暗光环境下变焦画质下降较明显,缺乏微距或 ToF 镜头,拍摄场景覆盖有限。
- 视频拍摄:支持 8K 录制,但防抖效果一般,日常 vlog 拍摄更推荐稳定器辅助。
三、软件与系统:MIUI 优化与长期体验
- 系统流畅度:出厂搭载 MIUI 12.5,初期版本存在后台杀进程、偶发卡顿等问题,后续通过 OTA 更新优化后稳定性提升,但相比 iOS 或 ColorOS 等系统,MIUI 的广告生态(可手动关闭)和动画流畅度仍有进步空间。
- 更新支持:小米对旗舰机型提供 3 年安卓大版本更新和 4 年安全补丁,MIX4 可升级至 MIUI 14(基于 Android 13),但 2025 年后可能逐步停止大版本更新,长期使用需关注系统维护周期。
四、用户反馈与口碑:优缺点分明
- 好评点
- 屏幕一体化设计:屏下摄像头实现真全面屏,视觉沉浸感强,适合追剧、游戏用户。
- 快充体验:120W 快充实用性高,解决续航焦虑。
- 陶瓷机身:质感独特,辨识度高,长期使用不易刮花。
- 争议点
- 发热问题:骁龙 888 + 功耗高,夏季户外或游戏时发热明显,可能导致降频卡顿。
- 自拍与屏下镜头:前置摄像头成像质量一般,逆光或暗光环境下容易模糊。
- 重量与手感:陶瓷机身虽高级,但重量偏大,对手小用户不够友好。
五、耐用性与售后:中高端水准
- 耐用性测试:常规跌落测试中,陶瓷背板抗摔性优于玻璃,但边角磕碰仍易碎裂;屏幕边缘曲面部分抗冲击能力较弱,建议搭配保护壳使用。
- 售后服务:小米提供全国联保,支持官方售后网点和线上寄修,保修期内非人为故障免费维修,但陶瓷背板等部件更换成本较高(约 800-1000 元)。
六、总结:适合人群与购买建议
小米 MIX4 的质量整体符合高端旗舰定位,亮点在于屏下全面屏创新、陶瓷机身质感和极速快充,适合注重外观设计和快充体验的用户。但需接受骁龙 888 + 的发热问题、屏下镜头的妥协以及机身重量。
- 推荐人群:追求屏幕一体化视觉效果、不常用前置自拍、重视快充和手感的用户。
- 注意事项:若用于重度游戏,建议搭配散热背夹;长期使用需关注电池健康度,必要时更换电池。
目前(2025 年)MIX4 已退市,二手市场或库存机价格回落,性价比提升,但需注意检查屏幕老化、电池损耗等问题。若追求最新技术,可考虑小米最新 MIX Fold 系列或数字旗舰(如小米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