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工厂多大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1 03:40:14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工厂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小米集团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生产基地。其规模可从占地面积、产能规划及分阶段建设三个维度综合解析:

一、占地面积与空间布局


  1. 一期工厂:占地面积约 71.8 万平方米,相当于 100 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厂区内包含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以及实验楼、办公楼和商品车发运区,同时配备一条 2.5 公里的测试跑道。
  2. 二期工厂
    • 初始地块:2024 年 7 月以 8.42 亿元竞得,面积 53.11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地上 39.15 万㎡+ 地下 0.85 万㎡),容积率 0.74,绿地率 15.04%,规划机动车位 1009 个。
    • 扩建后规模:2025 年 3 月新增毗邻地块约 52 公顷(52 万平方米),使二期总占地面积扩展至约 105 公顷(105 万平方米),与一期工厂仅隔一条马路,形成 “双工厂” 集群。

  3. 整体规模:两期工厂合计占地面积达 176.8 万平方米(一期 71.8 万㎡+ 二期 105 万㎡),相当于 247 个标准足球场,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二、产能规划与生产效率


  1. 一期工厂
    • 设计产能:初期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如双班制、机器人集群应用),2024 年实际交付量达 13.69 万辆,2025 年单月产能突破 2.4 万辆,产能利用率超 160%。
    • 生产效率:引入超 700 个精密机器人,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平均每 76 秒下线一台小米 SU7,综合自动化率超 91%。

  2. 二期工厂
    • 设计产能:二期初始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扩建后目标提升至 30 万辆以上。工厂采用与一期相同的智能化产线,重点布局 SUV 车型 YU7 的生产,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
    • 远期目标:两期工厂全部投产后,总年产能预计超 60 万辆,可满足小米汽车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及未来车型扩展需求。


三、分阶段建设与战略意义


  1. 一期建设: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 6 月竣工,2024 年 4 月实现首批交付。作为小米汽车的 “试验田”,一期工厂验证了全栈自研技术(如 9100 吨大压铸、800V 碳化硅平台),并通过供应链整合建立了高效生产体系。
  2. 二期扩建:2024 年 7 月启动,2025 年加速推进。二期不仅扩大产能,更通过工艺升级(如电池车间集成 CTC 技术)和新车型导入(YU7),巩固小米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此外,二期工厂预留三期扩展空间,为未来百万辆级产能铺路。
  3. 产业协同:工厂周边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如大兴瀛海镇项目),预计 2025 年 5 月投产,为小米汽车提供电控系统、智能网联设备等核心部件,形成 “整车制造 + 核心配套” 的产业闭环。

四、行业对标与创新亮点


  1. 规模对标:一期工厂占地面积(71.8 万㎡)仅次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86 万㎡),二期扩建后总面积(176.8 万㎡)将超越特斯拉柏林工厂(约 150 万㎡),跻身全球顶级汽车工厂行列。
  2. 技术创新
    • 大压铸工艺:采用 9100 吨锁模力压铸机,实现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减少零件数量 70%,提升车身强度并降低生产成本。
    • 绿色制造: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 1640 万度,废水循环利用率达 50%,符合国家级绿色工厂标准。
    • 智能工厂:通过 AI 质检系统(精度 ±0.5mm)、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 30%。


五、未来展望


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三期规划落地,小米汽车工厂将成为支撑其 “全球前五” 战略的核心支点。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仅是起点,通过产能释放(预计 2026 年突破 60 万辆)和车型矩阵扩展(SU7 系列、YU7、MX11 等),小米有望在 2030 年前实现年产销 200 万辆的目标,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