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平板的代工厂主要涉及比亚迪电子和富士康两家企业,具体合作情况因产品型号和时间阶段有所不同:
一、比亚迪电子:核心代工厂
比亚迪电子是小米平板近年来的主力合作伙伴,尤其在中高端产品线上占据重要地位:
- 小米平板 5 系列(2021 年发布)
比亚迪电子为该系列提供了金属中框、复合板材电池盖及整合组装服务,并在三个月内完成了电池盖组装、闪光灯贴合等全新设备的研发调试,确保了量产进度。这一合作巩固了双方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协同。 - 小米平板 6 系列(2023 年发布)
比亚迪电子进一步深化合作,负责整机生产,并因此获得小米 2023 年度 “最佳合作伙伴奖”。雷军在颁奖现场提到,双方在手机领域合作超十年,未来将探索更多合作可能。 - 小米平板 7 系列(2024 年发布)
最新的小米平板 7 和 7 Pro 均由西安比亚迪集贤分公司代工生产,这一信息通过 3C 认证公开披露,显示比亚迪在小米平板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二、富士康:早期代工厂
富士康曾是小米平板的重要合作伙伴,但近年来合作规模有所缩减:
- 小米平板 1 代(2014 年发布)
作为小米首款平板电脑,其生产由富士康负责,与同期的小米手机 3 采用相同代工模式,体现了富士康在早期小米硬件生态中的关键作用。 - 后续型号
随着小米平板业务的发展,富士康逐渐退出主要代工厂名单,仅在部分低端型号或特殊订单中承担少量生产任务,例如 2022 年的小米平板 L81A 仍由富士康参与部分组件制造。
三、其他潜在合作方
除上述两家企业外,小米平板的供应链还涉及以下厂商:
- 英华达:早期曾为小米代工部分实验性产品(如 2012 年的 eden TAB),但未参与主流平板型号的生产。
- 立讯精密:主要为小米提供充电器、数据线等配件,尚未有公开信息显示其参与平板整机代工。
四、代工厂选择逻辑
小米在代工厂选择上遵循以下策略:
- 技术适配:
比亚迪电子凭借在金属加工、陶瓷工艺(如小米 MIX 4 的轻量化陶瓷背板)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成为中高端平板的首选合作伙伴。 - 产能灵活性:
富士康的规模化生产能力适用于早期快速扩张阶段,而比亚迪在郑州、西安等地的工厂布局(如郑州比亚迪与富士康隔 20 公里相望),为小米提供了产能备份和区域化生产的灵活性。 - 成本控制: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如电池技术),帮助小米在平板生产中实现成本优化,例如小米平板 7 Pro 的 67W 快充方案即受益于此。
五、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代工厂竞争格局:
比亚迪与富士康的竞争已从消费电子扩展至新能源汽车领域(如富士康郑州新厂布局新能源车核心生产基地),但在平板代工领域,比亚迪凭借与小米的深度绑定占据主导地位。 - 小米的自主化尝试:
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将于 2025 年量产,未来可能逐步涉足平板整机制造,但短期内仍将依赖代工厂。 - 技术合作深化:
比亚迪电子与小米的联合实验室持续开发高精尖技术,例如 2024 年曝光的 “金属小 A 壳” 工艺,未来可能应用于下一代平板产品。
总结
目前,比亚迪电子是小米平板的核心代工厂,负责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生产,尤其在 2025 年的小米平板 7 系列中表现突出。富士康则主要参与早期型号和部分特殊订单。这一分工既体现了小米对技术稳定性和产能弹性的需求,也反映了代工厂在消费电子与新能源产业交叉领域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