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工厂布局与智能制造体系,是其全球供应链高效运转的核心支撑。以下从工厂分布、生产模式、技术应用、环保措施及最新动态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全球工厂网络:覆盖核心市场的 “双轨制” 布局
(一)国内主力生产基地
- 北京昌平智能工厂
作为小米首座自有大规模工厂,昌平基地年产能超千万台旗舰手机,96.8% 的组测包装备自研,软件 100% 自主开发,全厂专利超 500 件。其采用 “数据驱动 + 柔性敏捷” 的智能制造模式,通过 5G/F5G 网络和自研工业数智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24 小时自动化运转,日均产能达 3 万台。该工厂不仅承担小米 14 系列的生产,还完成了小米 14 Ultra 的关键验证,目标成为 “灯塔工厂”。
- 武汉工厂
聚焦 Redmi 系列手机生产,同时承担智能电视的本地化制造,2024 年电视出货量突破 100 万台,其中 Mini LED 电视占比达 20%。
- 天津工厂
作为小米最早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手机、平板等产品,年产能超千万台,是小米国内供应链的重要枢纽。
(二)海外本地化布局
- 印度
- 斯里城工厂:小米海外最大单体工厂,年产超 2000 万台手机,95% 以上供应印度市场。2024 年新增三家工厂,并与富士康合作建设 PCB 板组装线,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生产。
- 马杜兰塔甘与帕瓦格达工厂:负责中低端机型组装,辐射南亚市场。
- 越南
- 北宁工厂:生产中高端手机及 IoT 设备,年产能超 500 万台,服务东南亚市场。
- 印尼
- 坦格朗工厂:生产手机和平板,年产能超 300 万台,覆盖印尼及周边国家。
- 土耳其与巴西
- 伊斯坦布尔工厂:辐射欧洲市场,年产能超 200 万台。
- 圣保罗工厂:主攻南美市场,本地化生产比例达 70%。
(三)汽车与生态链工厂
- 北京亦庄汽车超级工厂
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 2025 年三季度投产,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工厂引入 700 + 机器人,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每 76 秒下线一辆车,采用 9100 吨一体化压铸技术,车身精度达 ±0.5mm。
- 白电产能扩张
- 空调工厂:武汉基地 2025 年投产,规划年产能 600 万台,首期聚焦家用及中央空调。
- 冰箱与洗衣机:宿迁工厂年产 500 万台高端冰箱,溧水滚筒洗衣机专线年产能 200 万台。
二、生产模式:自营与代工协同的 “双轮驱动”
(一)自研自产体系
- 昌平与亦庄工厂
采用 “研发 + 量产” 协同模式,昌平工厂负责旗舰机量产,亦庄工厂承担新工艺预研,形成技术闭环。例如,昌平工厂的智能产线可快速重构,适应多机型混线生产,换线时间缩短至传统产线的 1/3。
- 汽车制造
小米汽车工厂实现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工艺 100% 自动化,自研 CTB 电池技术提升集成效率,激光雷达检测精度达 0.05mm。
(二)代工合作网络
- 手机代工
- 富士康:承担印度、越南等地中低端机型组装,占小米总产能的 30%。
- 英华达:负责部分高端机型代工,如小米 MIX 系列。
- 汽车代工
- 富士康:参与 SU7 智能化组件生产,未来可能承接部分整车代工。
- 长城汽车:合作开发电池技术,保障供应链稳定。
三、技术创新:工业 4.0 与 AI 的深度融合
(一)智能制造平台
- 小米工业数智平台
通过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生产全流程透明化。例如,装备管理 TPM 系统可预测设备故障,将停机时间减少 40%;高级排产 APS 系统优化订单交付周期,效率提升 30%。
- 5G 与 AI 应用
- 5G/F5G 网络:支持物流 AGV 调度和智能装备通讯,实现毫秒级响应。
- AI 质检:采用 X 光检测压铸件内部缺陷,准确率达 99.9%,效率提升 20 倍。
(二)绿色制造技术
- 节能措施
- 智能厂务系统:通过能耗数据分析优化空调、空压机等设备运行,2021 年节能减少 CO₂约 1084 吨。
- 可再生能源:北京科技园采用光伏发电,年发电量占比达 15%。
- 循环经济
- 绿色包装:Redmi Note 系列取消中框围条,包装减重 5%-8%;43 寸以下电视包装用纸减少 130 吨 / 年。
- 回收体系:2021 年全球回收手机超 65 万部,80%-90% 转售或维修。
四、供应链管理: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平衡
(一)全球采购策略
- 核心供应商
- 芯片:与高通、联发科深度合作,提前参与芯片设计,2024 年芯片采购量全球第六。
- 屏幕:三星、华星光电供应高端 AMOLED 屏幕,京东方提供中端 LCD 面板。
- 风险应对
- 库存策略:储备 6-8 个月芯片库存,2020 年提前采购化解 “缺芯” 危机。
- 多供应商:同一零部件选择 2-3 家供应商,如摄像头模块同时采用索尼和三星方案。
(二)本地化生产
- 印度供应链
- PCB 板本土化:与富士康合作建设表面贴装工厂,2024 年实现 95% 零部件本地生产。
- 就业创造:带动 1500 亿卢比(约 25 亿美元)投资,提供 5 万个岗位。
- 欧洲与南美
- 土耳其工厂:采用 “本地化采购 + 区域辐射” 模式,零部件本地采购率达 60%。
- 巴西工厂:与 DL Eletrônicos 合作,推动电池、摄像头等核心部件国产化。
五、最新动态:2025 年的战略升级
- 汽车产能扩张
二期工厂 2025 年 7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SU7 Ultra 和 YU7 新车型同步上市,目标全年交付 35 万辆。
- 白电全栈自研
空调完成全产品线布局,自研压缩机技术,2025 年出货量目标突破 1000 万台。
- 碳中和加速
2025 年启动 “光储柔直” 社区试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交互,计划 2030 年减排 30%,2040 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总结
小米的工厂体系以 “全球布局 + 技术自研 + 绿色制造” 为核心,通过昌平、亦庄等智能工厂引领行业标准,同时依托印度、越南等海外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未来,随着汽车工厂二期投产和白电产能扩张,小米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消费电子与新能源领域的制造优势,推动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