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9 SE 作为 2019 年发布的小屏旗舰,在 2025 年的市场环境下是否值得入手,需结合其硬件特性、当前使用场景及用户需求综合评估:
一、核心优势:小屏旗舰的独特价值
- 极致手感与设计
5.97 英寸 AMOLED 水滴屏搭配 155 克机身,单手操作体验极佳。玻璃机身与全息幻彩工艺在 2025 年仍具辨识度,尤其适合偏好轻薄便携的用户。
- 经典配置的可用性
- 性能:骁龙 712 处理器(安兔兔跑分约 18 万)虽落后于当前中端芯片,但日常社交、视频播放等场景仍可流畅运行。《王者荣耀》中画质可稳定 60 帧,《和平精英》需降低画质以避免卡顿。
- 功能:红外遥控、NFC、第五代屏下指纹等实用功能一应俱全,尤其适合智能家居用户。
- 影像系统的历史地位
4800 万像素索尼 IMX586 主摄(与小米 9 同款)在白天光线充足时细节丰富,支持 AI 场景识别和超级夜景模式,满足日常记录需求。但对比 2025 年中端机(如 vivo S20 Pro 的动态人像引擎、真我 GT7 Pro 的 120 倍变焦),传感器技术和算法已明显落后。
二、不可忽视的短板
- 性能与系统支持的局限性
- 处理器性能:骁龙 712 的 10nm 工艺在 2025 年难以应对主流应用的高负载需求,如《原神》等大型游戏需大幅降低画质。
- 系统更新停滞:MIUI 12 为最后一次重大更新(2020 年),2025 年已无法获得安全补丁,可能存在兼容性和隐私风险。
- 续航与电池老化问题
3070mAh 电池在新机状态下可满足一天轻度使用,但二手机型电池容量普遍衰减至 70%-80%,重度使用需频繁充电。18W 快充虽优于同期竞品,但对比 2025 年百瓦快充方案差距显著。
- 5G 缺失与存储瓶颈
骁龙 712 不支持 5G,而淮南市已实现全域 5G 覆盖。64GB/128GB 存储在 2025 年显得局促,尤其安装大型应用和游戏后剩余空间有限。
三、横向对比:同价位二手市场的替代选择
- 性能越级的次旗舰
- 红米 K60(900-1100 元):骁龙 8+ Gen1 处理器、2K 屏幕、5500mAh 电池,性能碾压小米 9 SE,且支持无线充电。
- 一加 Ace Pro(800-1000 元):满血骁龙 8+ Gen1、150W 快充、IMX766 主摄,综合体验更均衡。
- 影像专项优化机型
- vivo S20 Pro(2500-4000 元):动态人像引擎、柔光补光系统,人像拍摄远超小米 9 SE。
- Redmi K80 Pro(2500-3000 元):光影猎人 800 主摄 + 浮动长焦,夜景和微距表现突出。
- 5G 刚需用户的妥协方案
若预算有限且需 5G,可考虑二手红米 Note 12 Turbo(骁龙 7+ Gen2,1000-1300 元),性能接近骁龙 8+ Gen1,且支持 5G。
四、购买建议:三类用户的适配场景
- 适合人群
- 小屏爱好者:追求单手操作体验,对性能要求不高的轻度用户。
- 备用机需求:用于辅助通讯、影音娱乐,预算控制在 500 元以内。
- 收藏或怀旧用途:对小米经典机型有情怀,或作为备用机长期保存。
- 避坑指南
- 验机重点:通过 AccuBattery 等工具检测电池健康度(建议>80%),检查屏幕老化和触控灵敏度。
- 价格参考:6+128GB 成色较好的二手机型合理价位在 400-600 元,高于此需谨慎。
- 替代方案:若预算可浮动至 800 元,优先选择骁龙 865 / 天玑 8200 机型(如 iQOO Neo5、Redmi Note 11T Pro),性能提升显著。
总结
小米 9 SE 在 2025 年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小屏设计和经典配置的情怀溢价上,但其性能、续航和 5G 缺失已难以满足主流需求。除非对小屏有强烈偏好且预算严格受限,否则更建议选择同价位二手次旗舰机型(如红米 K60、一加 Ace Pro),或增加预算至千元档,以获得更均衡的体验。对于普通用户,小米 9 SE 更适合作为备用机或收藏,而非主力机首选。